凱爾卡門

凱爾卡門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皇帝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攻占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時,通過的一扇被守軍忽視的城門凱爾卡門,得以破城,千年帝國——東羅馬帝國終於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爾卡門
  • 所屬國家: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歷史背景
據歷史學家麥可·祖卡斯(Michael Doukas)所述,在1453年5月29日,一道稱為凱爾卡的小門(該門又被稱為科克波塔)的小門意外地沒有關閉,奧斯曼帝國軍得以由這個缺口進城。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決定把決定性的總攻定在5月29日開始。5月27日,他的宣諭差役敲著鼓,吹著號,到處去宣讀諾言:在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以後允許他的部隊盡情劫掠三天。
5月29日凌晨1時,總攻開始了,在離正面進攻的地方不遠,有幾個奧斯曼土耳其人通過外層城牆中的許多豁口沖了進來。他們不敢直接向內城牆衝去。但當他們十分好奇地在第一道城牆和第二道城牆之間四處亂闖時,他們發現在內城牆的較小的城門中間有一座城門——即被稱為“凱爾卡門”的城門——由於無法理解的疏忽,竟敞開著。對拜占庭來說,這僅僅不過是一扇小門而已,在和平時期,在其他幾座大城門緊閉的幾小時內,這座小門是供行人通過的地方。正因為它不具有軍事意義,所以在那最後一夜的普遍激動中,城裡的人顯然忘記了它的存在。
奧斯曼土耳其人此刻驚奇地發現,這扇門正在堅固的工事中間向他們悠閒地敞開著。起初,他們以為這是軍事上的一種詭計,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荒唐的事太不可思議了。通常,防禦工事前的每一個缺口、每一個小視窗、每一座大門前,都是屍體堆積如山,燃燒的油和矛槍會劈頭蓋臉飛下來。而這裡卻呈現一片和平景象,這扇通向城中心的凱爾卡門敞開著。那幾個奧斯曼土耳其人立刻叫來了增援部隊,於是,整整一支部隊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衝進了內城。那些守衛在外層城牆上的人絲毫沒有察覺,沒有料到背部會受到襲擊。更糟糕的是,竟有幾個士兵發現在自己的防線後面有奧斯曼土耳其人時,就不禁喊出聲來:“城市被攻下了!”在戰場上喊出這樣不負責任的話,那真是比所有的大炮更能置人於死地。於是,喊聲粉碎了一切抵抗。僱傭兵們以為自己被出賣了,紛紛離開自己的陣地,以便及時逃回港口,逃到自己的船上去。拜占庭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拉丁轉寫為Palaeologus)帶著幾個隨從向入侵者浴血奮戰,但已無濟於事,他犧牲了。東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光榮地以羅馬精神隨同他的帝國一起同歸於盡。
芝麻大的一次意外:一扇被人忘記了的凱爾卡門就這樣決定了世界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