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陷井

凱恩斯陷阱亦稱流動性陷阱。凱恩斯在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的一種獨特創新的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認為,人們需要貨幣是出於三種動機,第一種為交易動機,是指為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第二種為謹慎動機,是指為了預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的那部分貨幣的動機。’

現用符號L1表示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所引起的全部貨幣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這種貨幣需求量和收入的函式關係可表示為:
L1=L1(Y)
第三種為投機動機,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生利資產(如債券等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現用L2表示投機動機所引起的貨幣需求量,用r表示利率,這種貨幣需求量和利率的函式關係可以表示為:
L2=L2(r)
一般地說,利率高時,貨幣需求量L2小;利率低時,貨幣需求量L2大。當利率極高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等於零。也就是說,人們認為,在這種場合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說,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將持有的貨幣量全都換成有價證券;反之,當利率極低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就將是無限的。原因是,利率極低時,持有證券所能獲得的利息不多,而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格一旦下降所可能遭受的損失卻不小。因此,人們這時不再購買證券,而是有多少貨幣就願意持有多少貨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