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光中。本書中所收文字,大致不外以下兩種:一種是各大新聞媒體對余先生的訪問,一種是諸多專家、學者與余先生雙方、多極的對話、談天。

基本介紹

  • 書名: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 作者余光中
  • ISBN:9787511501943
  • 頁數:315頁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余光中對話集:凡我在處,就是中國》是一部余光中先生的對話集。書中話題涉及廣泛:文學、藝術、詩歌、漢語的使用與保護、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等。系研究上述諸領域以及余先生本人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余光中對話集:凡我在處,就是中國》系余先生對話文章在海內外的第一次系統結集。編者梁笑梅是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研究員,余光中研究專家。

編輯推薦

《余光中對話集:凡我在處,就是中國》:零距離探尋一代學人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面對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學者風範。

媒體推薦

多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但把文言的長處融入白話,更把唐魂漢魄召來字裡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凡我在處,就是中國:讀書人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常說,中國文化乃一大圓,圓心無所不在,圓周無處可尋,而以中文為其半徑,半徑有多長,圓周就有多大。……中文是真正的中國文化之長城。
——余光中

目錄

編者前言
第一輯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余光中先生訪談錄
人生回首
交流
自己動手寫
新詩的局限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浪子與孝子
話說五四
相似的歷程
爭論:不平靜的詩歌時代
面對大眾文化
新的和舊的責難
語言的生成
今日台灣詩壇
散文的反思
三個概念
學者的使命
滿溢鄉愁的浪子情懷——余光中訪談錄
余光中訪談錄
《詩刊》訪余光中
西化不等於現代
《鄉愁》是現代的竹枝詞
網路提高了作品的折舊率
我的《鄉愁》也該解構了
“大陸是我的母親”
中文體質與文化復興
——余光中訪談錄
東南亞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傳統
——余光中訪談
所謂眾圓同心
華文寫作的“三個世界”
諾貝爾獎與華文文壇
以中國歷史文化為核心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要有詩
——余光中訪談
鄉愁不是地理上的可能更是時間上的偉大的情書已經成為絕響了
生活裡面還應該有藝術生活裡面應該有美
中文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美麗的文字
大陸年輕一代傑出的詩人有舒婷、北島余秋雨的散文是
相當好的
不要拋棄了五千年的文化
你選擇了青春也就要接受青春痘
解不盡的鄉愁
——余光中訪談
和余光中的對話
——余光中訪談
不變的是對中文的熱愛
——《余光中集》發布會答記者問
我把自己想像成“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訪談
壬蒙、余光中對話錄:用哪一隻手寫散文?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余光中訪談
中文是中國文化的半徑
活的傳統才真正屬於我們
台灣人是否還有鄉愁的情懷?
大陸遺產還需加強管理
三分之二是作家三分之一是學者
兩岸文化交流可左右逢源
——余光中對話廈大學者
“救國文聯盟”還有草莽味
“鄉愁”已經遠離台灣年輕人
煩惱轉個彎就是快樂
……
第二輯 黃河的聲音是我的胎記
第三輯 關於翻譯與諾獎
附錄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41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它的詩歌已經成為了當代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