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的空間

凝視的空間

《凝視的空間》是2008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何加林。

基本介紹

  • 書名:凝視的空間
  • 作者:何加林
  • ISBN:9787810837064
  • 頁數:268
  • 定價:55.00元
  •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副標題:淺識山水畫境界的契機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精彩書摘,

內容介紹

《凝視的空間:淺識山水畫境界的契機》在理學對於山水畫美學思想影響的一章中,由於論文格式所限,未能展開論述,只能從一個最直接的點上深入淺出的談了個人的觀點,著重於理學思想對山水畫美學初期的潛在滲透進行了分析,從思想學及認識論上進行了比較和理解,使自己通過對理學的研讀,消除了原來對理學的誤解與偏見,在較為準確地了解兩宋山水畫何以會走向寫真的成因之外,又能以理學思想的觀點去觀照其他各個不同時期山水畫的發展、演化的成因。另外,本文在撰寫當代部分的時候,引用了一些當代畫家的作品進行分析,不當之外還望見涼,並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

何加林,字一髯,號雁廬。
祖籍義烏。1961年生於揚州,現居杭州。
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美術學博士研究生專業,獲博士學位。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杭州畫院副院長。

圖書目錄

總序
打造學院精英
緒論
上編
第一章 山水比德在山水畫意境中的潛識
第二章 理學思想與宋代山水美學
第三章 自然之性與山水畫
第四章 “素樸”, “淡、虛、靜”與山水畫氣質
第五章 詩、禪與山水畫的境界
第六章 山水畫中文人畫的依據
下編
第一章 意境山水的衰微與尷尬
第二章 意境山水的重新界定與其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章 意境山水的線、形意義及當下性
第四章 山水畫中寫與繪的價值觀
第五章 山水畫中符號、圖式與風格
第六章 山水畫新的價值標準
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山水比德在山水
畫意境中的潛識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裡的山與水,雖然指的是自然山川里的真山真水,但在孔子的筆下,已經賦予了一種人格精神,這種山水的比德方式與《管子·小問》中“物可以比君子之德”是同一個意思,是孔子把對自然山水的認識由我們今天所謂的從“客體”轉化到“主體”的重要方法論,是研究儒家思想對後來山水畫在覺識意境方法上的重要基礎。
孔子認為智者喜歡水(古漢語知智通用),是因為“知者動”,即所謂有智慧的聰明人一定喜歡去追求變化中的真理,其人格就像流動中的水一樣,敏捷多變,自得其樂。而仁者喜歡山,是因為“仁者靜”,即所謂德行高尚的人一定以安身立命為本,其人格就像穩重的山一樣,綿延長壽。康有為在《論語注》中有這樣的解釋: “知者達於物理事理,而周流無滯,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天命,而安固好生,故樂山。知者才智迸發,如機軸轉運,不能自已,故動。仁者神明元定,如明鏡澄澈,粹然無欲,故靜。動而周流自得,故樂。靜而安固有常,故壽。”可視為完解。
雖然孔子所言的山與水與後來的山水畫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在孔子的論著里除了在《論語·八佾》有“繪事後素”,《論語·鄉黨》有“君子不以紺鯫飾,紅紫不以為褻服”,《論語·陽貨》有“子日:惡紫之奪朱也”等之說外,已再難覓到孔子對繪畫有更多的涉及,但孔子這一比德思想卻對以後山水畫發展的方向起到了潛在的作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