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時間(PT)

凝血酶原時間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基本介紹

  • 名稱:凝血酶原時間(PT)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成人: 11-15s; 新生兒: 延長2-3s(Quick一步法);18-22s(Wars-Seegers修改二步法)。

臨床意義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見於: (1)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缺乏。 (2) 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繼發性/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嚴重肝病等。 (3) 使用肝素,血循環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的抗體,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凝血酶原時間縮短見於:婦女口服避孕藥、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狀態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傷口癒合不良的人,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

注意事項

檢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檢查後: (1) 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 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抽血。

相關疾病

小兒出血性疾病,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膽石,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小兒腦膜炎球菌性腎上腺綜合徵,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徵,產科休克,產科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羊水栓塞,中毒性休克綜合徵

相關症狀

面容呈灰色,面頰及上胸部充血,紫斑,抗-HCVAg陽性,進行性肝縮小,血管內凝血,產後出血,鼻出血,陰道出血,發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