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華:物質從氣態不升華是凝華的逆過程。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固熔化是凝固的相反過程: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相變過程。
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
凝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夜,室內的水蒸氣常在窗玻璃上凝華成冰晶;樹枝上的“霧凇”等。使已有碘蒸氣的燒瓶降溫散熱,碘蒸氣將直接凝華成固態碘;用久的電燈光泡會顯得黑,是因為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光泡壁上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在燒瓶中放少量固態的碘,並且對燒瓶微微加熱,固態的碘沒有熔化成液態的碘,而是直接變成了碘蒸氣。停止加熱後,碘蒸氣並不液化,而是直接附著在燒瓶上形成固態的碘。前者是升華現象,後者是凝華現象。
又如,放在衣箱裡的樟腦球變小,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變乾,白熾燈用久燈絲變細等都屬於升華現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燈泡用久了變黑等都屬於凝華現象。升華:指固態物質不經液態直接轉變成氣態的現象,可作為一種套用固-氣平衡進行分離的方法。有些物質(如氧)在固態時就有較高的蒸氣壓,因此受熱後不經熔化就可直接變為水蒸氣,冷凝時又復成為冰。固體物質的蒸氣壓與外壓相等時的溫度,稱為該物質的升華點。在升華點時,不但在晶體表面,而且在其內部也發生了升華,作用很劇烈,易將雜質帶入升華產物中。為了使升華只發生在固體表面,通常總是
在低於升華點的溫度下進行,此時固體的蒸氣壓低於內壓。
鹵化銨也會“凝華”,但其機理與一般的升華不同。加熱時,由於鹵化銨分解成氣態的氨和鹵化氫而氣化,冷卻時又重新結合成鹵化銨而沉積下來,表觀現象與升華一樣,所以常把它歸於升華,但其實質是不同的。
簡史 人類對升華現象認識得很早,西晉(公元4世紀)時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即記載有:“取雌黃、雄黃燒下,其中銅鑄以為器復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這一段話描述了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的升華現象。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1596)載有將水銀、白礬【定義】熔化是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相變過程。
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後,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
熔點是晶體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
同一晶體的熔點與大氣壓有關。、食鹽的混合物加熱升華制輕粉(氯化亞汞)法。
在一定壓強下,液態的晶體物質,其溫度略微低於熔點時,微粒便將規則地排列成為穩定的結構。開始是少數微粒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形成所謂的晶核,而後圍繞這些晶核成長為一個個晶粒。因此,凝固過程就是產生晶核和晶核生長的過程,而且這兩種過程是同時進行的。
液態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就是凝固點,溫度等於該晶體的熔點,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體其凝固點亦不相同。
液態晶體物質在凝固過程中放出熱量(稱為凝固熱,其數值等於熔化熱),在凝固過程中其溫度保持不變,直至液體全部變為晶體為止。
非晶體的液態物質,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降低逐漸失去流動性,最後變為固體。在凝固過程它沒有一定的凝固點,只是與某個溫度範圍相對應。
。
蛋白質凝固:變性蛋白質分子互相凝集為固體的現象稱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