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巨民

凃巨民

凃巨民,博士,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大學作物所副所長。1982、1985和1998年先後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和生命科學學院獲農學學士、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 1995-1998和1998- 2001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育種系訪問學者、項目科學家,2001-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高級研究科學家(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2004年1月調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水稻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生物技術及遺傳育種研究

基本介紹

學歷,出國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講授課程,當前主要研究方向,

學歷

1978.10-1982.07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本科生 獲農學學士學位
浙江大學教授塗巨民浙江大學教授塗巨民
1982.09-1985.07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研究生 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4.09-1998.07 華中農業大學生科院研究生 獲理學博士學位

出國經歷

1995.11-1998.03 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育種系 訪問學者
1998.11-2001.07 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育種系 項目科學家
2001.07-2004.01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 高級研究科學家

工作經歷

1985.07-1987.09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 助教
1987.09-1996.10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 講師
1996.10-2003.10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 副教授
2003.10-2004.01 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 教授
2004.01-現在 浙江大學農學院 教授

主要講授課程

現代分子育種導論 專業英語 現代分子生物技術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討論課
科研涉及的主要領域:
植物分子生物學 植物分子生物技術 植物體細胞根芽發生分子生物學 植物遺傳育種學

當前主要研究方向

1. 水稻P450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組研究
細胞色素P450酶是一類利用NADPH所傳遞的電子去催化分子氧活化的血紅素蛋白,在植物體內介導一序列的氧化反應,其功能涉及木質素、甾醇、類萜、生物鹼、脂肪酸和許多起植保素功效的次生物質的合成代謝,以及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許多外源抗生素如除草劑等成分的降解和脫毒代謝。研究表明,細胞色素P450酶是一個超級基因家族,植物中已命名的P450基因已超過1000個,水稻中可能的P450基因有528個。套用傳統的反向遺傳學手段包括EMS誘變、T-DNA和轉座子插入等和基因過量表達技術、基因晶片技術及反義RNA或RNAi抑制技術來研究這類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往往因不同基因間大量錯綜複雜的同源序列的存在、單個基因表達豐度的偏低和基因表達產物在抽提液中的不穩定性而受阻。以至到目前為止,被確切驗證其生物學功能的植物P450基因總共不到40個,其中,屬於水稻的僅有6個,包括控制矮桿的d2基因CYP90D2,控制最上部節間申長的eui基因CYP714D1,調控子葉鞘生長的和受植物生長素誘導的基因CYP87A3,調控葉發育的PLA1基因CYP78A11,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OsAOS基因CYP74A 和抗苯達松和磺醯脲類除草劑的bel基因CYP81A6
為此,在本申請項目中,我們提出利用RNA·DNA嵌合寡聚核苷酸分子(RNA·DNA Chimeric Oligonucleotides-RCOs,下同)在生物活細胞內所具有的高度同源配對活性和定向修飾功能,以及我們在人工輻射誘變的秈稻8077S和粳稻農林8m品繫上業已克隆和測序驗證的苯達松-磺醯脲敏感致死單鹼基缺失突變體(Pan et al,2006)的修復後可篩選特性,來發展和建立一種全新的由雙RCOs分子介導的針對水稻P450家族基因定向打靶的共修飾技術體系,獲得待研究P450基因的定向打靶突變體,然後,在此基礎上通過比較突變體與野生型的表型或生化差異和基因離體表達分析與驗證,揭示他們的複雜生物學功能
2. 水稻受高低溫調節的低結實率相關基因(tlss)的克隆及生物學研究
水稻受高低溫調節的低結實率相關基因tlss是在對一個水稻轉基因插入突變體(原親本受體為MH63恢復系)的側翼序列進行仔細分析時發現的。基因編碼序列的全長為2.7kb,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外源基因的插入位點在tlss 基因的啟動子上,而完整的tlss基因啟動子包含8個高溫脅迫順式反應元件(HSE Box)和兩個低溫、乾旱和鹽份脅迫順式反應元件(DRE Box)。外源基因插入後,其中的3個HSE和一個DRE被分割開來,以致tlss基因對高低溫的反應能力下降。在表型上,突變體的結實率比正常品種(結實率370%)平均偏低15-20%左右,並且隨溫度變化而改變,溫度過高過低(23°C<日均溫度>38°C),都會引起結實率的進一步降低,最低只有40%左右。用攜帶該基因的突變體與不育系雜交,其F1雜種的結實率恢復正常,表明突變位點呈隱性遺傳。但其基因表達產物的具體生物學功能、參與的生化過程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水稻的結實率性狀尚不清楚。有關的探索工作正在進行,並期望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進一步弄清其分子調控機理。
3. 水稻體細胞根芽發生關鍵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
在長期從事水稻轉基因研究過程中發現,通過培養基成分和激素比例的調節,往往造成由愈傷再生植株時出現不同的發育狀態,如愈傷維持狀態、缺根再生狀態、缺芽再生狀態和整株再生狀態。由於不同的再生髮育狀態可以在同一個遺傳背景條件下獲得,且無法由自然突變和人工誘變去產生和維持,因而為研究和克隆這些與植株體細胞根芽發生和建成有關的基因及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用的遺傳材料。
目前,可穩定產生水稻愈傷各種不同再生髮育狀態的培養基已經最佳化,與該研究有關的前期工作已經取得重要進展。技術上我們將針對不同發育狀態的培養材料,主要運用蛋白質雙向電泳技術檢測與水稻體細胞根芽發育有關的關鍵基因的表達譜,對差異蛋白點進行測序,並利用生物信息學資料庫找出關鍵基因進行功能敲除,以驗證和確定他們的生物學功能,闡明水稻體細胞根芽發生的遺傳規律及分子調控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