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冼國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佛山
- 出生日期:1958年
- 職業:武術家、金融家、導演
- 代表作品:《葉問前傳》
簡介,武術界經歷,金融業經歷,主要影視作品,早年活動,晚年生活,
簡介
冼國林在銀行內部工作有積逾20年經驗,涉及業務有內部審計、財務、風險管理等。
武術界經歷
拜師葉準
冼國林本身就是江湖中人。他練武近30年,後來跟隨葉準學詠春拳,同時在香港的金融界發展。
冼國林是典型的廣東人,7年前開始向葉準學習詠春。“我當時想的是,葉準師傅身形比較矮小,他的詠春也必然有以小搏大的竅妙。”他這樣解釋自己的拜師初衷。能在香港金融業,尤其借貸界出名,也因為他總在做著像詠春那樣以小博大的事,而且又快又狠。
《葉問》推手
冼國林時常在香港借貸界攪得滿城風雨,投資電影《葉問》大獲全勝,再次捲起一股港產功夫片高潮後,他成為詠春聯會“CEO”。仿佛一夜之間,冼國林就從財經名人變成了“武林盟主”。因為冼國林,電影《葉問》去年得以問世,再次捲起了一股港產功夫片高潮,世界詠春聯會也乘勢成立。今年,數部關於葉問和詠春的電影將輪番上映,作為香港第一信用財務有限公司主席的冼國林,也成為詠春聯會副會長。
詠春強調快速直接,冼則說:學功夫,如果不打,那倒不如去跑步游泳。《葉問》系列的賣點是“由頭打到尾”,這也像他的行事作風——在公司里喜歡跟同事打WAR GAME,在商場上與對手貼身肉搏,打拚出市場和成績的同時,也樹敵不少。
冼國林在2009年也打了一串:投拍《葉問》,然後是《葉問2》和《葉問前傳》,組織詠春同門的活動,還出版了一本文集,號為《笑看江湖》。
金融業經歷
冼國林原本在香港一家外資銀行做文員,後來加盟香港本地的永亨銀行,從此平步青雲。他籌組永亨信貸業務之初,為了打響名堂,高調向香港警察提供借貸業務,協助酗賭警員重組債務,惹來媒體爭相報導。“斗宣傳成本,我們不能與滙豐這樣的傳統大行相比。如此小小代價,就讓全香港都知道永亨有借貸業務,賺翻了。”為了與大行搶食,他還推出“最低利息保證”,掀起價格戰,這又成了他擦亮招牌的招數。常攪得業界滿城風雨的他,也被借貸者們稱為“貸神”。佛山某會計師行董事梁旭輝是冼國林的師兄弟。“有些東西你可以模仿他,譬如發動徒弟去拍戲降低成本,”他說,“但有些東西你趕不上他,譬如很多看上去不會賺錢的生意,他都能算出個利潤來。而且他想到了還會立刻去做。”自辦公司後,冼國林在管理上仍然以快為宗:為了讓指令迅速上傳下達,每間分行只僱傭七八個人,哪家大行要是有重要的客人,他能立刻趕到現場與對方商洽,就像他現在拍電影一樣,從投資到片場製作,統統過問。
主要影視作品
《葉問》推廣人
《葉問前傳》出品人、導演
葉問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為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早年活動
葉問(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葉問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祖籍為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
武術大師-葉問個人影集(8張)
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Stephen 更好翻譯為“聖斯德望”因為此詞系天主教一聖人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功夫良才、偉大的武術家。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以一人之力,能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葉問其本名為葉繼問,是廣東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占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俗稱港式飲茶)“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中國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國人看做東亞病夫,有一次葉問看見七八個外國海員當街欺辱婦女,一向喜歡打抱不平葉問上前制止,與七八個外國大漢戰在一處,但雙拳難敵四手,不到幾個回合就漸落下風,就在此時一個青年人大喊一聲,擠入圍觀的人群,同葉問一同合戰外國大漢,最終打得七八個外國人人仰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贊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詠春大師梁贊之子,葉問當即拜其為師,因而有緣再隨梁壁深造詠春拳技,轉眼過了兩三年時光,葉問因不斷得到梁壁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是因為梁壁找到葉問,要求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展示詠春拳
在一次的“秋色”遊行中,葉問與其表妹數人共觀“秋色”遊行,突有一當時的軍閥排長對其表妹做出不禮貌行為,當時葉問身穿長衫,薄底禮絨鞋,甚似王孫公子打扮,而且體形並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負,對方便是色膽包天,上前欲對其表妹動手動腳。這時,卻被葉問突然標身進步,以慣用的詠春拳手法,來個攤打齊發,即見對方當場應身倒地,一向欺壓百姓的地方軍閥,卻突然敗在一個斯文書生手下,哪肯咽下這口氣,更是惡向膽邊生,起身拔槍,當時的葉問,一個轉馬瀉身來了個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對方的左輪手槍,並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左輪手槍輕芯壓曲,使其不能發射。在日軍攻占佛山後,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欲邀請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指導被拒之後,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言明若葉問被打敗則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來者卻是身材高壯,拳重馬健,葉問擺出詠春樁手,二字鉗羊馬,目視對方,卻一言不發,誘待兵來將擋,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即變前鋒的樁手為耕手,耕去對方箭,並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後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馬,一聲承讓,跳出比武畫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為止。事後,葉問在眾人的掩護下逃走,而這場比武由於時間極短,被人戲稱為“不到一分鐘”。比武后的葉問,擔心激怒日本軍閥,暫離佛山,但卻暗助我敵後工作行動開展,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雖有一身武功,卻放棄設館授徒,在縣府刑事單位任職,擔負除暴安良工作,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昇平路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更得上級賞識,在廣州市擔任南區巡邏隊長一職。
葉問(中)合影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近來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詠春拳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晚年生活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時在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霎見劫匪被踢出數十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也因此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
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將詠春拳從佛山發展到世界每個角落,成為國際間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為:“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盛於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