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括蒼山區不少貧苦農民靠賣柴度日,但是,要想砍上 一擔燥柴,卻是十分困難的。
基本介紹
為此,農民們只好帶上一包冷飯,起 早落夜,翻山越嶺,跑上五六十里山路,才能砍一擔好柴。
那么,這餐中飯該如何帶呢?長期以來,大體上有三種方法: 一是蒲包,這就是用蒲草的形似帽子的包,盛飯前將蒲包放在 熱開水中浸泡一下,待放好飯後再紮好蒲包口。二是竹箬包,這就 是在盛飯前,將乾燥的毛竹箬,先放在水中洗乾淨,再用熱開水浸 泡一下,讓其柔軟,同時,根據飯的數量,用幾片竹箬拼湊起來,像 包粽子一樣,將飯包好。三是布巾包,這就是在盛飯前,將苧麻織 成的布巾,先用熱開水浸泡一下,接著,將飯放在布巾中包好。這 三種飯包都不能保暖,到吃中飯時早已冷了,因此,農民們稱這種 飯為冷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