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放水》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描寫登飛來峰在冷泉亭看放水的情景。前兩句寫冷泉周圍景色及放水時的洶湧之態,一動一靜相得益彰。後兩句寫出因冷泉亭聽泉所引起的唾棄塵網仕途之想。該詩中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尋求自由清淨新境界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冷泉亭放水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冷泉亭放水①
古苔危磴著枯藜②,腳底翻濤洶欲飛③。
九陌倦遊那有此④,從教驚雪濺塵衣⑤。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冷泉亭:在杭州市飛來峰下、靈隱寺前,建於唐代中期,原在冷泉池水中央,明代萬曆年間移建於池畔。放水:指“冷泉放閘”。冷泉池在飛來峰下,池面有冷泉終年噴涌不止。池築蓄水閘,遇山雨即開閘放水。放水時飛泉怒瀑滾滾而下,十分壯觀。是古代詩人最喜歡遊覽聚會的地方。
②危磴(dèng):高台階。枯藜(lí):藜做的手杖。藜:山藤,可制手杖。
③洶:洶湧。
④九陌。都城的大路。
⑤從教:讓,聽憑。驚雪:形容冷泉放水時濺起的浪花。
白話譯文
我拄著山藤手杖,登上長滿古苔的高磴,到冷泉亭上去觀看放水。
站在亭上看到腳底波濤翻滾洶湧,覺得亭子要被涌得飛上天一樣。
對於京都的繁華我已經厭倦,在那裡哪有冷泉亭放水這樣的奇觀。
聽憑冷泉放水時濺起的浪花,滌盪去我那熱衷榮華富貴的虛榮心。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范成大在臨安任職多年,所寫的西湖山水詩卻寥寥無幾,《冷泉亭放水》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描寫在冷泉亭看放水的壯麗景色。在范成大的筆下描繪了這樣一番景象:長滿青苔的石級,蓊鬱陰森,腳底下的泉水洶湧澎湃,好似一條蛟龍從泉水中翻滾而出,騰空起飛。
前一句“古苔危磴著枯藜”,是對周圍景物的靜態描寫;後一句“腳底翻濤洶欲飛”,則是對身邊景色的動態描寫。這兩句互為襯托,相映生輝。冷泉四周愈是幽靜,愈能顯出冷泉放水時聲如壑雷的聲勢;冷泉放水時愈是洶湧澎湃,愈能反襯出四周環境的清幽之感。
范成大出遊的時候,冷泉亭還建在水池的中央,故有此欲飛的感覺。作者在描寫冷泉亭放水的時間和空間上,巧妙地運用了兩個動詞“著”、“飛”。而“洶欲飛”,則充分表明了空間的寬廣。范成大隻用寥寥幾筆,就既真實地寫出了四周的環境,又渲染了冷泉亭放水時的不凡氣勢,刻劃出或靜或動,有聲有色的具體可感的畫面,表明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卓越藝術才能。
然而,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冷泉亭放水的景物描寫上,而是即景生情,引出妙想。范成大認為冷泉亭四圍那種靜中有動、動中襯靜的景色,是任何山川風光都無法所比擬的。在那樣的環境中,不但沒有人世間那種為功名利祿而奔競的煩惱,相反,奔騰的泉水卻能滌盪那熱衷榮華富貴的心腸。“九陌倦遊那有此,從教驚雪濺塵衣”兩句,淋漓盡致地道出了范成大唾棄塵網仕途的心情。
“驚雪”喻泉水翻騰之狀,前人有“寒泉六月雪橫飛”之句,寫的也是冷泉。“塵衣”從表面看是指沾滿灰塵的衣服,實際上是借指宦遊生活,這一比喻也可從前一句的“倦遊”中得到證實。
范成大這種因冷泉亭聽泉所引起的唾棄塵網仕途之想,固然是他的人生觀的真實反映,但也是受前賢詩人們的影響所致。
唐代白居易有《冷泉亭記》傳世。該記云: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泉淳風泠,可以蠲煩析醒,起人幽情。范成大從秋日的冷泉引出倦遊宦途的聯想,境雖殊異,情則相同,可謂一脈相承。宋代蘇東坡也說過:“今君欲作靈隱居,葛巾草屨隨僧蔬。能與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考書中書。”表明能徜徉靈隱冷泉,比之獲得高官厚祿要好得多。范成大和蘇東坡的思想也有相通之處。
名家點評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萬隆《西湖文學史·唐宋卷》:這首詩描寫在冷泉亭看放水的壯麗景色,以“九陌”反襯登亭現水之趣。“驚”字用得很妙,表達了詩人希望離開繁華的都市和紛爭的官場,去尋求自由清淨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