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花軸霜霉

冷水花軸霜霉,病斑生葉上,常連線成斑片狀,霜霉目植物的一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水花軸霜霉
  • 別名:Plasmopara pileae Ito &amp
  • 病原類型:霜霉目植物的一組。
  • 主要為害部位:病斑生葉上,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冷水花軸霜霉
Plasmopara pileae Ito & Tokunaga Trans. Sapporo Nat. Hist. Soc. 14: 20. 1935.

病斑生葉上,常連線成斑片狀,直徑約8-13mm,初淡黃綠色,後期黃褐色,菌叢葉背生,中等密度,白色,孢囊梗常1-4枝從氣孔出,高305-840(平均540)μm,主軸長125-560(平均320)μm,上部單軸分枝4-8次,末枝粗短,圓錐形,長2.5-10(平均7.4)μm,頂端鈍平,常2枝有時3枝呈直角分枝。孢子囊寬卵形,橢圓形或有時近球形,無色,長14-23.2(平均 19.0)μm,寬11.6-20(平均15.3)μm,長:寬= 1. 24。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粗齒冷水花Pilea fasciata Franch:四川汶川(MLSAU 1347),灌縣(MLSAU 1349)。
透莖冷水花Pilea mongolica Wedd.: 四川峨眉山( MLSAU 1348),洪雅(MLSAU 1350)。
三角形冷水花Pilea swinglei Merr. vel aff.: 四川蘆山(MLSAU 1351),雅安(MLSAU 206O)。
李有志(1987),此菌還產於陝西省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

討論

1931年蘇聯Jaczewski & Jaczewski將Gaumann(1923)曾提到在日本的一種冷水花植物 Pilea pumila Gray上發現的一種 Peronoplasmopara(=Pseudoperonospora),移放到 Plasmopara,成為轉屬新組合Plasmopara pileae(Gaumann) Jaczewski(Index of Fungi 4: 286,1975)。1935年日本 Ito & Tokunaga又以日本Pilea viridissima Makino上寄生的 Plasmopara為模式,發表了新種Plasmopara(Rhysotheca) pileae Ito & Tokuna- ga。在他們報導這個新種時,只是與他們描述的寄生於另一種蕁麻科植物上的Plasmopara miyakeana Ito & Tokunaga作了形態比較,沒有提到早先 Gaumann和Jaczewski 曾提出過的有關內容。Index of Fungi 4卷收錄日本的這條名稱時,就明確指出這個名稱與Plasmopara pileae(Gaumann) Jaczewski是同名的。1936年Ito又一次對這個種作了描述。1978年,照井在日本的Pilea hamaoi Makino上,又一次記錄了 Plasmopara pileae Ito & Tokunaga。這就形成了在同屬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菌,由不同的菌物學家定出了完全相同的名稱。但誰是合法的命名人呢?
我們沒有得到前述的標本進行比較,也沒有看到 Jaczewski對這個種作出新組合時的原始資料。根據他轉屬組合是依據Gaumann(1923)的著述,我們查閱Gaumann 1923 年霜黴菌的專著時,僅看到他在第303頁提到,在日本的 Pilea pumila Gray上發現一種 Peronoplasmopara,並提出他將在以後描述。但此後再未見到他對這種菌的任何描述或報導。因此1931年Jackewski以Gaumann僅有的一個無描述的種名為依據,作出的新組合的根據是不足的,也是無效的。冷水花軸霜霉的正確命名人應是Ito & Tokunaga。Water- house & Brothers 1981年也以相同的理由沒有接受 Jaczewski的新組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