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毒草,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Viola pilosa Bl.的全草。分布於江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毒蛇咬傷,刀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冷毒草
- 別稱:地黃瓜、匍匐堇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科:堇菜科
- 屬:堇菜屬
- 種:匍匐堇菜
- 分布區域:江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春、夏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或具極短的地上莖。根狀莖垂直或斜生,長3-5厘米,粗1.5-4毫米,具明顯的節間。匍匐枝纖細,延伸,無毛,有均勻散生的葉。葉近基生,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彎缺狹而深,兩側有明顯的垂片,邊緣密生淺鈍齒,兩面淡綠色,散生白色硬毛,下面沿脈毛較密;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下部者遠長於葉片,密被倒生長硬毛,上部毛較密;托葉大部分離生,褐色或綠色,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具或長或短的流蘇狀齒。花中等大,淡紫色或白色;花梗通常高出於葉,疏生短毛或近無毛,中部以上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披針形,長6-7.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尖,基部附屬物長2-2.5毫米,末端疏生淺牙齒,邊緣具纖毛,外面通常散生白色短毛;花瓣長圓狀倒卵形,基部較窄,側方花瓣裡面基部有鬚毛,下戲灶享方花瓣較短,裡面有深色脈紋,基部的距呈囊狀,長2-2.5毫米,通常疏生細毛;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長約1.5毫米,呈角狀;子房通常被短毛,花柱棍棒狀,基部稍膝曲,向上漸增粗,柱頭頂部或多或少平,無緣邊,前方有一巴燥極不明顯的短喙,喙端具細小的柱頭孔。蒴果近球形,長5-10毫米,被柔毛或無毛。種子表面具點狀突起,側下方有明顯的附屬物。花期春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2000m的山地林下、草地或路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腎贈己和章經。
功效
清熱解毒,試立市消腫止痛。
主治
瘡瘍腫毒,毒蛇咬傷,刀傷。
相關配伍
治蛇咬傷:冷毒草全株加茄子汁搗爛,外敷患處。如有瞳孔散大或復視,在外敷的同時,可用伸筋草適量,煎水內服。(《文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根莖較長,並有數條匍匐莖,葉柄較長,葉片肯承宙心形,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鈍齒,葉片下部和葉柄具毛茸。氣微,味微苦。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小段,根、她促臭莖、葉、花、果混合。表面黃綠色,全體被白毛。莖細弱;葉薄而皺縮,先端鈍,基部寬楔形;戒姜騙宙花黃白色或淡紫色;小蒴果長橢圓形,3瓣裂;種子細小,棕黃色。氣微,具黃瓜味。
相關論述
《文山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