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拉美左翼研究

冷戰後拉美左翼研究是分析冷戰後拉美先關情況的文章。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Left wing of Latin America in post cold war
論文作者
宋黎明著
導師
衛建林指導
學科專業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全球化 新自由主義 拉丁美洲
館藏號
D773
館藏目錄
2010\D773\1

內容簡介

拉丁美洲歷來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重要力量。早在18世紀末,拉美大多數國家就嚮往獨立,20世紀50年代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亦曾風起雲湧,如火如荼。 進入21世紀以來的短短几年間,一批左翼政府的崛起導致了拉美政治版圖的大改組,並標誌著一股新的變革潮流的出現。21世紀初期這種左翼政府在拉美“集體亮相”的局面,的確有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種新局面的出現與最近30年來拉美地區“政治民主化”變革、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等引起的深刻社會變動是分不開的。廣大民眾反對新自由主義、要求改變現狀的呼聲高漲和社會運動的廣泛興起,是左翼政府崛起最基本的政治與社會基礎。 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末期以來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實行全球霸權主義的完整思想體系和階級政策,是當前人類歷史進程的最大破壞力量。除了災難和倒退,它沒有給世界人民帶來任何別的東西。且不說共產黨人,即使嚴肅的、鄭重的知識分子,甚至曾經為新自由主義造勢的知識分子,比如美國的弗朗西斯·福山、法國的阿蘭·曼克,也不再在局部上肯定它,更不用說全局的肯定了。提出“華盛頓共識”的威廉士,也在同新自由主義拉開距離。 在冷戰後全球化日趨發展的背景下,拉美大陸的左翼運動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當前活躍在拉美政壇的左翼政治力量既包括共產黨、社會黨以及一些民族主義政黨,也包括一些代表中下層民眾利益和政治訴求的社會運動或民眾組織。從對外政策來看,它們敢於從本國的利益出發,對美國說“不”。他們普遍反對美國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義,即“華盛頓共識”。在美國極力推動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問題上敢於同美國叫板,並且反對美國對古巴的孤立和封鎖。此外,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等國際舞台上,它們極力反對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要求建立更為平等與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但是,它們並不一般地主張與美國徹底決裂,在很大程度上更希望在堅持本國利益的基礎上與美國合作。從國內政策來看,它們更加強調社會公正,主張通過社會變革維護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改善窮人的生活狀況。它們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主張發揮國家的作用,尤其是應該對本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加強掌控,但不排斥繼續推行改革開放和外資的參與。 拉美左翼崛起的促進因素主要包括:新自由主義帶來的經濟衰退及其他社會問題導致人心思變;冷戰後拉美各國政治體制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普遍的腐敗陋行使民眾對傳統政黨日漸失去信心;反對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民眾運動持續高漲;拉美左翼與社會運動相結合湧現出了一批出色的領導人。 拉美左翼崛起的制約因素主要包括:左翼力量缺乏有效整合,政治力量接近與分野更加複雜;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面臨挑戰;社會問題的解決面臨嚴峻挑戰。美國霸權主義是拉美左翼崛起與發展的最大外部掣肘力量。 拉美左翼的發展崛起,打破了古巴的外交困境,使拉美經濟力量得到重新整合,推進了拉美一體化進程,直接衝擊了美國與拉美的關係。 拉美左翼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實際上是對“華盛頓共識”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反思,體現了拉美國家政府和人民對新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探討。從“華盛頓共識”到拉美左翼的興起和壯大,構成了一個從壓迫到反抗的發展周期。 儘管拉美左翼提出的種種發展理念及其描繪的藍圖依然處於發展變化之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之後,在美國的“後院”中,拉美左翼的崛起,已經作為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種重大政治現象載入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