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

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

《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是王延慶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8月。

1960年爆發的剛果危機本是一場非殖民化危機,卻成為剛果內外多股勢力交匯與碰撞的重要舞台。該書利用解密檔案,系統地梳理艾森豪甘迺迪兩任政府的危機決策進程。美國的根本目標是遏制蘇聯共產主義勢力向剛果滲透,而英、法、比等國更關注殖民地或原殖民地的戰略利益,亞非新興國家則支持剛果民族主義者的統一訴求。美國政府經常因此陷入決策的“鐘擺”困境,只能根據剛果形勢的輕重緩急而游移不定,從而延宕了危機的解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
  • 作者:王延慶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280千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梳理20世紀50年代美國對非洲、比屬剛果政策的演變。第二章探討危機初期美國的認知與決策。第三章圍繞美國對付盧蒙巴政權及其個人的政策展開研究。第四章闡述甘迺迪重建剛果合法政府的努力。第五章主要探討美國政府結束加丹加分裂的努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20世紀50年代美國非洲政策的演變
第二章 剛果危機爆發與美國的介入
第三章 隱蔽行動與盧蒙巴之死
第四章 剛果合法政府的重建
第五章 吳丹計畫與危機結束

創作背景

20世紀50—60年代,非洲在美國全球冷戰戰略優先序列表上的位次雖然較低,但在其政府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日程表中並非可有可無。在世界範圍內非殖民化風起雲湧以及大國領導人“零和”思維、“多米諾骨牌”理論盛行的年代,美國對來自非洲地區的任何動盪或變動都會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1960年7月初,剛獨立的剛果(利)發生了本地士兵不滿比利時軍官的譁變,由此引發的騷亂迅速向全國蔓延。比利時政府藉口保護歐洲僑民出兵干涉,並支持富庶的加丹加省與南開賽地區宣布獨立,從而使一場原本由非殖民化危機引發的地區性政治與社會動盪迅速升級為外部參與力量眾多,且持續兩年半之久的國際性危機。毋庸置疑,剛果危機是多種冷戰力量在第三世界交匯與碰撞的重要舞台之一。遏制共產主義勢力在該地區的滲透與擴張是美國政府一貫的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的基點。然而,英、法、比等盟國則更關注本國在殖民地或原殖民地的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亞非新興國家傾向於支持剛果民族主義者的訴求並努力保持其中立,而後者的首要目標是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上述各方在利益與目標上的衝突經常使美國政府在決策中陷入多重的困境,只能根據剛果形勢的輕重緩急游移其間。美國的剛果政策及其行為為本國乃至世界留下了不少需要深思的問題和值得吸取的教訓。鑒於此,《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美國的剛果決策嚴重受制於西方盟國。剛果危機國際化的主要原因在於比利時出兵干涉及其支持加丹加分裂勢力。雖然艾森豪政府向比利時施加了一定的壓力,促使其分批分期地撤離剛果,但他為了安撫盟國,又堅持“聯合國不能被拉入總理盧蒙巴與省主席沖伯的政治鬥爭之中”,保持了加丹加的分裂狀態。甘迺迪則把決策的重點放在結束加丹加分裂問題上,但他的幾乎每項重大政策都受到了比利時、法國,特別是英國的制約。甘迺迪主張通過政治和談方式解決,顯然與他對剛果形勢的認識有關,但在更大程度上則是受制於其盟國的結果。事實上,無論艾森豪還是甘迺迪,在剛果問題上都不得不遷就北約盟國,一再地向它們妥協。
②美國的決策從應急走向理性。對於突然爆發的剛果危機,艾森豪政府的政策顯然是應急性的,也始終沒有制定出解決問題的系統政策。危機初期,艾森豪以防止蘇聯的介入為最高目標,並未在結束加丹加分裂問題上有所作為。盧蒙巴尋求蘇聯軍事援助的做法,促使艾森豪不惜踐踏美國政府一直極力鼓吹的民主原則,推動剛果內部反對派發動反對盧蒙巴政變,甚至對其本人實施暗殺等方式以消除其個人的政治影響。甘迺迪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艾森豪時期的應急性與隨意性,開始正視倡導中立主義的亞非新興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力量增長的新形勢,以及剛果民族主義對國家獨立與領土完整的訴求。為此,甘迺迪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關於剛果的新政策、一攬子經濟方案、“吳丹計畫”,通過合法的方式解決加丹加分裂問題。
③美國政府決策的重心經歷了由剛果外部到內部,再到外部的轉變。危機爆發初期,艾森豪政府政策的側重點主要在於遏制蘇聯的滲透,企圖通過外部即聯合國力量的介入達到目標。然而,他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剛果民族主義的訴求。在盧蒙巴政權被推翻後,艾森豪雖然也試圖通過剛果內部,即建立親美的臨時過渡政府、召開議會等方式解決問題,但因其遏制蘇聯的目標而未能實現。甘迺迪政府偏重於從剛果內部解決剛果危機,為此制訂了一套以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扶植起阿杜拉政府,並推動其與沖伯政權和談。《基托納協定》的簽訂曾讓甘迺迪政府認為僅靠剛果內部談判便可解決該問題。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廂情願。在近一年的反覆的政治和談無果而終後,甘迺迪被迫再次加大對聯合國剛果行動的軍事援助力度,鼓勵聯合國部隊以武力方式解決加丹加的分裂。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冷戰在剛果:美國對剛果危機(1960—1963)決策研究》
2017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0511-2

作者簡介

王延慶,男,1976年5月生,山東省魚台縣人,歷史學博士,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冷戰史、國際關係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