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原子系統中的可積模型》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由姜玉鑄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原子系統中的可積模型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姜玉鑄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冷原子技術的發展使得一維可積量子系統的研究愈發重要。申請人計畫根據現有的研究基礎,對探索新的可積模型、可積模型的求解和可積模型的試驗實現問題進行研究。具體的研究目標是:(一)基於SU(2)直乘SU(2)可積模型的研究結論,探索這一類系統的新可積模型。首先找到一個類似的可積模型,然後推廣得到更多的模型。利用代數方法對新的可積模型求解,研究這些可積系統的嵌套結構,找到系統的Bethe ansatz方程。探討可積模型的基態相圖、配對機制、關聯函式和量子臨界性等物理性質。(二)研究可積模型在冷原子實驗上的實現問題。首先研究雷射與多能級單原子系統的相互作用,然後研究兩原子系統的相互作用。
結題摘要
隨著冷原子技術的進步,一維可積量子系統逐漸得到冷原子物理的實驗實現。實驗結果證實了很多量子可積模型的理論預言。項目負責人及合作者探索研究了新的可積模型,對可積模型的熱力學性質、量子臨界性質進行了求解,並且對實驗上可能實現的接近可積模型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了SU(2)直乘SU(2)新可積模型的物理性質,SU(2)和多組份可積模型的量子臨界性質,接近可積模型的一維費米系統巡遊鐵磁性質,並且初步研究了高維系統的冷原子凝聚體。項目負責人及合作者發現了SU(2)直乘SU(2)的多組份費米子系統的FFLO配對機制;得到了某些極限下的費米可積模型中的臨界指數和標度函式;揭示了兩分量費米系統的Tan Contact和多體臨界現象之間存在的內在關係,發現Tan Contact 本身可描述連續量子相變的普適的臨界行為;發現在具有s-波和p-波相互作用體系中,吸引的p-波相互作用可誘導鐵磁的基態,預言在一維的鉀40冷原子體系中可以實現這種奇特的巡遊鐵磁性;對Lieb-Liniger模型的嚴格解問題進行了綜述。項目執行過程中,累計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Nuclear Physics B》1篇。這些結果對冷原子的實驗研究有重要的啟發,有些結論已經有實驗物理工作者開始著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