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是2019年3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紹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 作者:王紹文
- ISBN:9787122306913
- 頁數:861頁
- 定價:298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22章。上篇為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按物理分離法、化學分離法、物化分離法、膜分離法、生物化學轉化法和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等工藝類別分別介紹冶金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單元技術的功能原理、設備與裝置、工藝選擇與設計參數;中篇為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鐵礦山採選、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等生產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途徑與對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下篇為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有色金屬採選及重有色金屬、輕金屬、稀有金屬、黃金冶煉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對策,廢水處理回用與實現“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作為從事冶金工業、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章緒論
1.1冶金工業生產與排污特徵/001
1.1.1鋼鐵工業生產與排污特徵/001
1.1.2有色工業生產與污染特徵/004
1.2冶金廢水特徵與主要污染物/005
1.2.1鋼鐵工業廢水特徵與潛在環境危害/005
1.2.2有色金屬工業廢水特徵與危害/008
1.3鋼鐵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1
1.3.1廢水回用與污染物減排/011
1.3.2技術水平與差距/016
1.4有色金屬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9
1.4.1有色冶煉用水與廢水水質狀況/019
1.4.2減排水平與差距/022
1.5廢水處理原則與“零排放”途徑與措施/024
1.5.1廢水處理主要原則/024
1.5.2回用與“零排放”的途徑與措施/024
參考文獻/026
上篇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
第2章物理分離法
2.1篩除/029
2.1.1原理與功能/029
2.1.2技術與裝備/029
2.1.3格柵分類與套用/032
2.2沉澱/032
2.2.1原理與功能/032
2.2.2技術與裝備/032
2.2.3沉澱池比較與套用/035
2.3隔油/036
2.3.1原理與功能/036
2.3.2技術與裝備/036
2.3.3隔油類型與比較/038
2.4澄清/039
2.4.1原理與功能/039
2.4.2技術與裝備/039
2.4.3澄清池選型與設計/041
2.5離心分離/041
2.5.1原理與功能/041
2.5.2技術與裝備/042
2.5.3離心機套用與效果/043
2.6磁分離/044
2.6.1原理與功能/044
2.6.2技術與裝備/044
2.6.3套用與設計/046
第3章化學分離法
3.1中和及pH值控制/049
3.1.1原理與功能/049
3.1.2技術與裝備/050
3.1.3技術參數與套用/051
3.2化學沉澱/053
3.2.1原理與功能/053
3.2.2技術與裝備/053
3.2.3技術參數與套用/054
3.3化學氧化與還原/057
3.3.1原理與功能/057
3.3.2技術與裝備/058
3.3.3技術參數與套用/061
3.4電解/063
3.4.1原理與功能/063
3.4.2技術與裝備/063
3.5離子交換/065
3.5.1原理與功能/065
3.5.2技術與裝備/065
3.5.3樹脂性能與套用/068
3.6萃取/070
3.6.1原理與功能/070
3.6.2技術與裝備/070
3.7消毒/072
3.7.1原理與功能/072
3.7.2技術與裝備/073
3.7.3技術參數與套用/076
第4章物化分離法
4.1混凝/079
4.1.1原理與功能/079
4.1.2技術與裝備/079
4.1.3藥劑與套用/083
4.2吸附/085
4.2.1原理與功能/085
4.2.2技術與裝備/085
4.2.3套用與比較/088
4.3過濾/089
4.3.1原理與功能/089
4.3.2技術與裝備/090
4.3.3濾料特徵與設計參數/092
4.4氣浮/094
4.4.1原理與功能/094
4.4.2技術與裝備/094
4.4.3參數選擇與設計/097
第5章膜分離法
5.1電滲析/099
5.1.1原理與功能/099
5.1.2技術與裝備/100
5.1.3技術選擇與產品性能/104
5.2反滲透和納濾/106
5.2.1原理與功能/106
5.2.2技術與裝備/107
5.2.3膜組件與膜進水指標/111
5.3超濾和微濾/113
5.3.1原理與功能/113
5.3.2技術與裝備/114
5.3.3膜組件比較與運行參數/116
第6章生物化學轉化法
6.1傳統活性污泥法/119
6.1.1工藝與組成/119
6.1.2主要運行工藝/121
6.1.3運行過程與控制因素/124
6.2活性污泥法的改良與發展/126
6.2.1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126
6.2.2AB法/128
6.2.3膜生物反應器(MBR)法/129
6.3生物膜法/132
6.3.1基本原理與特點/132
6.3.2處理工藝與裝備/133
6.3.3技術參數與設計依據/136
6.4生物脫氮法/138
6.4.1傳統生物脫氮工藝/138
6.4.2生物脫氮工藝/139
6.4.3同步硝化-反硝化(SNO)工藝/142
6.4.4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143
6.5生物強化技術/144
6.5.1原理與作用/144
6.5.2主要技術工藝與特點/144
6.5.3生物強化技術套用/145
第7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
7.1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原則與方法/147
7.1.1處理、處置的原則/147
7.1.2處理、處置的方法與組合/148
7.2污泥濃縮/150
7.2.1重力濃縮/150
7.2.2氣浮濃縮/152
7.2.3離心濃縮/153
7.2.4濃縮方法比較與能耗/154
7.3污泥穩定與消化/155
7.3.1穩定與消化技術途徑/155
7.3.2技術特徵與設計參數/158
7.4污泥脫水/159
7.4.1機械脫水/159
7.4.2自然脫水/160
7.4.3脫水機比較與污泥利用概況/160
參考文獻/162
中篇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
第8章鋼鐵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
8.1鋼鐵生產排污特徵與物料和能源的平衡/165
8.1.1煉鐵系統/165
8.1.2煉鋼與鑄造系統/168
8.1.3軋鋼系統/170
8.2用水系統與節水減排/172
8.2.1用水系統組成與功效/172
8.2.2淨循環用水系統/174
8.2.3濁循環用水系統/176
8.2.4淨、濁循環用水系統的水質要求/179
8.3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潛力分析/181
8.3.1節水減排基本原則與對策/181
8.3.2節水減排技術措施/182
8.3.3生產耗水狀況與節水潛力分析/184
8.4節水減排目標與“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87
8.4.1節水減排目標與實踐/187
8.4.2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新理念/189
8.4.3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92
8.5節水減排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194
8.5.1總體設計技術規定與要求/194
8.5.2基本規定與設計要求/200
8.5.3軟化水、除鹽水處理系統/201
8.5.4循環水處理系統/202
8.5.5廢水處理回用系統/203
8.5.6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04
8.6廢水特徵與處理技術工藝的選擇/206
8.6.1廢水來源與水質控制/206
8.6.2廢水污染特徵與各單元主要污染物/208
8.6.3廢水處理與工藝流程的選擇/209
第9章鐵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9.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13
9.1.1用水特徵與要求/213
9.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15
9.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17
9.2.1技術途徑與措施/217
9.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18
9.2.3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19
9.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220
9.3採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21
9.3.1礦山廢水危害與處理途徑/221
9.3.2中和沉澱法/221
9.3.3硫化物沉澱法/232
9.3.4金屬置換法與沉澱浮選法/233
9.3.5生化處理法/235
9.3.6其他處理方法/238
9.4選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0
9.4.1中和沉澱法和混凝沉澱法/240
9.4.2氧化還原處理法/243
9.4.3自然沉澱法與人工濕地法/244
9.5尾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5
9.5.1紅尾礦的特徵與物化組成/245
9.5.2尾礦廢水的混凝沉澱處理/245
9.5.3工程套用/246
第10章焦化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0.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47
10.1.1用水特徵與要求/247
10.1.2廢水來源與組成/249
10.1.3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52
10.1.4焦化廢水有機物組成與類別/258
10.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62
10.2.1技術途徑與控制措施/262
10.2.2廢水“零排放”消納途徑與要求/265
10.2.3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67
10.3廢水生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工藝選擇和設計要求/269
10.3.1廢水生化處理技術概況與進程/269
10.3.2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274
10.3.3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282
10.3.4生化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85
10.3.5預處理、後處理和深度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90
10.3.6生化處理設計有關規定與要求/294
10.4生物脫氮處理技術/298
10.4.1A/O法脫氮工藝/298
10.4.2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5
10.4.3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7
10.4.4厭氧氨氧化脫氮工藝/309
10.4.5鐵炭微電解脫氮工藝/312
10.5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技術/314
10.5.1MBR技術原理與特徵/314
10.5.2MBR穩定運行與膜污染控制/316
10.5.3MBR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19
10.5.4技術套用與實踐/322
10.6生物強化技術/328
10.6.1作用機制與類型/328
10.6.2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31
10.6.3生物強化技術套用效果與作用分析/333
10.7新型物化法處理技術/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