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臨朐縣孝慈鄉。
民國元年(1912年),屬臨朐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屬紙坊區。
1952年,劃為第二區。
1956年,改為冶源區。
1957年,改為冶源鄉。
1958年,成立冶源公社。
1984年,改為冶源鎮。
1993年,米山鄉劃歸冶源鎮。
2007年9月2日,楊善鎮併入冶源鎮。
2020年6月30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臨朐縣冶源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冶源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冶源鎮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冶源街道轄北楊善、潘家埠、雙營、趙家樓、北廣堯、南廣堯、南楊善、孫家小崔、朱陽、冶北、冶西、冶南、王舍、遲家莊、宋莊、界首、河南、白塔、豹伏嶺、老崖崮、石灣崖、平安峪、米山、李家莊子、傅家李召、薛家廟、石河、楊善集、鞏家橋、福山集、大店、紅光、窪子、大辛莊、譚家小崔、紅新、石河店、宮家坡、黃家宅39村民委員會;19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冶源街道轄3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遲家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冶源街道地處臨朐縣中部,東連
辛寨街道,南接
寺頭鎮,西鄰
五井鎮,北與城關街道為鄰。街道辦事處駐地距縣政府駐地1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56.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冶源街道地處魯中泰山一沂山山脈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南有群峰競秀,北擁平川沃野。地形分為平原、丘陵、山地。主要山脈有沂山、嵩山山脈。境內最高峰轎桿頂位於琴口,海拔680米。
氣候
冶源街道屬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風,雨熱同期,乾濕季明顯。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12.4℃,年平均日照2578.6小時,無霜期191天。
水文
冶源街道境內河道屬彌河水系,彌河自王捨入境、傅家李召出境,由南向北,最終匯入渤海,境內河道長8.5千米,流域面積11.2平方千米;五井石河河自豹伏嶺入境,由西向東匯入彌河河,境內河道長6.5千米。
自然災害
冶源街道主要自然災害為滑坡,主要發生在冶源鎮李家莊子村、琴口村等地。
自然資源
冶源街道境內有豐富的石灰石、水泥石等礦產資源。含礦層位主要為寒武紀崮山長山組灰岩、奧陶紀北庵莊組灰岩、五陽山組灰岩和八陡組灰岩。經國家、山東省地質隊勘測,遠景地質儲量達20億噸以上,礦山儲量及礦石質量可達建設百萬噸級水泥廠的條件。
人口
2011年末,冶源街道轄區總人口10.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萬人,城鎮化率39.1%。另有流動人口1.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5.4萬人,占51.4%;女性5.1萬人,占48.6%;14歲以下16485人,占15.7%;15~64歲7.02萬人,占66.9%;65歲以上18270人,占17.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37人,占99.98%;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32人,占0.02%。2011年,冶源街道人口出生率12.69‰,人口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長率7.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00人。
截至2019年末,冶源街道戶籍人口10991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冶源街道財政總收入815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87.5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68萬元,增值稅4680.7萬元,企業所得稅581.5萬元。
2019年,冶源街道有工業企業5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8個。
農業
冶源街道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0.46畝,以種植小麥、玉米、果樹、瓜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6.9億元。
冶源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8萬噸,其中小麥1.13萬噸,玉米1.4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葡萄、西瓜、蔬菜。2011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1畝,產量8.04萬噸。
冶源街道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3217頭,年末存欄20100頭;牛飼養量120頭,年末存欄71頭;家禽飼養量1545.09萬羽,上市家禽165.2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8437噸,其中豬肉3755噸,牛肉1911噸,羊肉2771噸;禽蛋9653噸,鮮奶14472噸。
冶源街道淡水養殖主要以虹鱒、金鱒、鱘魚為主。養殖水面1000多畝,標準化生產魚池1600個,冷水魚年產達到1000多萬千克,是全國最大的虹鱒魚養殖基地,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大連等大城市。
工業
冶源街道以肉鴨加工、紡織、機械電子、瓶蓋加工、汽車配件、水泥建材等為主。2011年,冶源街道工業生產總值達88.5億元。.
2011年,冶源街道有工業企業532家,職工1.5萬人。
金融業
2011年末,冶源街道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辦事處5處。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7%;各項貸款餘額3.78億元,比上年增長0.86%。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冶源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數位電視用戶22400戶,入戶率達70%。
2011年末,冶源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產業專業戶120戶;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22500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達40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冶源街道有幼稚園(所)26所,在園幼兒1957人,專任教師106人;國小11所,在校生5600多人,專任教師39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2所,在校生2630人,專任教師225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4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39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06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3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9%、11.8%、33.8%、15.3%。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冶源街道9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93%。
社會保障
2011年,冶源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43人,支出11.09萬元,比2010年增長13%;醫療救助104人次,共支出21.02萬元,比2010年增長34%。
2011年,冶源街道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70戶,人數3094人,支出331萬元,比2010年增長32%。
2011年,冶源街道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4元,比2010年增長17%。敬老院床位18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0人,集中供養率為85%。社會福利費53萬元。
2011年,冶源街道有慈善分會1家,2011年接受社會捐款18.1萬元,使47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5萬人,參保率達100%。
交通
冶源街道境內有S223,南北貫穿整個轄區。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冶源街道因薰冶泉萬泉齊涌,匯流成河,為冶水之源,故名冶源。.
風景名勝
老龍灣風景區是山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濰坊市臨朐縣城南10公里,規劃面積44平方千米,轄老龍灣景區、海浮山景區、巨洋湖景區、彌河景區等,已開發遊覽面積18平方公里。老龍灣風景區以其江北罕見的泉水、竹林景觀和絕佳的自然生態而聞名,被譽為“魯中水鄉,北國江南”。
老龍灣風景區歷史悠久,《水經注》載北魏時“薰冶水已成名跡”。中國散曲家、“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
馮惟敏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辭官歸隱故里,“結廬薰冶水上,名其曰‘即江南’”,直至去世,留下了許多作品。據史料記載:自春秋名劍工歐冶子在此鑄成“龍泉”寶劍以來,聖人孔子、秦始皇嬴政、漢朱虛侯劉章、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北宋名相寇準、文學家范仲淹、明書法家雪蓑道人等皆曾遊覽過老龍灣,並留有大量的文章和書法作品。
老龍灣因傳說灣內有泉眼直通東海並有神龍潛居其中而得名,以泉奇(泉水常年水溫保持18℃)、竹翠而聞名,以中國北方罕見的泉水景觀和竹林景觀而享有“北國江南”的美譽,有秦池、鑄劍池、江南亭、白龍行宮、百龍園等大小景點36處。隆冬時節,更是霧氣蒸騰,形成“冶源煙靄三冬暖”的奇觀。
海浮山位於老龍灣南畔,山間古柏蒼翠,殿閣高聳,總瀏覽面積達50萬平方米,自北魏以來,歷經興廢改擴,現有浮山廟、文昌閣、魁星樓、慈壽塔、望海亭等建築,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北齊崔芬墓,有江北面積最大最古老的“石海”,每年正月初一、三月三、七月七相親大會、九九重陽等節假日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名貫四方。
巨洋湖位於海浮山南麓,水面1350公頃,最大蓄水量達2億立方米,山色湖光,相得益彰,湖邊小島岸柳依依,風景宜人,適宜開展篝火、垂釣娛樂運動。
榮譽稱號
冶源街道獲評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級中心鎮、歷史文化名鎮、旅遊強鎮、濰坊市十佳魅力城鎮。
2021年6月,冶源街道工作委員會被授予“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