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海

冶海

冶海,民間又稱常爺池。位於甘肅省臨潭縣八角鄉與冶力關鎮交界處,為高山堰塞湖泊,淡水。湖水總面積750畝,位於海拔2610米的山頂峽谷中。湖水呈深綠色,清澄如鏡,水位大旱不減,大澇不溢。為冶力關風景區景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冶海
  • 別稱:常爺池
  • 地理位置臨潭縣八角鄉與冶力關鄉交界處
  • 面積:1.2平方公里(750畝)
  • 湖泊類型:高山堰塞型淡水湖
  • 所在水系:黃河支流洮河支流冶木河水系
位置境域,水系水文,地質地貌,歷史文化,水利水產,旅遊開發,科研價值,

位置境域

冶海的位置及範圍冶海的位置及範圍
冶海,位於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以北與八角鄉交界處,右邊是白石山,左邊是樺樹崖。湖面海拔2610米,呈長條形,南北長,東西短,面積1.2平方公里(750畝)。
冶海全景冶海全景

水系水文

冶海及其上遊河道冶海及其上遊河道
湖水由石門河以及石門河的支流馬槽河、香水河補給,滲漏重現後注入冶木河。同時湖底也有溫泉補給。冶海上游水源稱石門河,發源於卓尼縣東北白石山南麓,東南向流入臨潭縣八角鄉境內,在八角、冶力關鄉交界處注入冶海。冶海湖水自石門檻底滲出南下形成池溝河,南流,經高莊、池溝,在冶力關鎮匯入冶木河
冶海下游的飲馬池冶海下游的飲馬池
根據2010年實測結果,最大水深10.0米左右。據當地人介紹,2007年冶海水位達到最高,比2010年水位約高出6.0-7.0米。
冶海是一個典型的山地淡水湖,湖水呈深綠色,清澈如鏡,水位大旱不降,大澇不溢,池底有大量溫泉水湧出。冬季湖面結冰,形成奇麗的花紋,稱“冶海冰圖’’。

地質地貌

冶海及周邊地形地貌冶海及周邊地形地貌
冶海海拔2610米,北部為八角鄉石門河流入而成的河谷地形,有資料稱”廟花山峽谷“,東西分別面臨北嶺崖和白石山,南為由巨大的亂石堆集而成的大壩。白石山為臨潭縣第一高山,上段主峰海拔3926米.下段主峰海拔3888米,從卓尼縣康多鄉起向西南延伸,過冶力關北部至八角鄉東南面的卓尼縣柏林鄉境,全長約28公里。東南延伸至蓮花山。
冶海所在峽谷下游地形冶海所在峽谷下游地形
冶海是一處堰塞湖,石門河左岸石炭系石灰岩大規模崩塌、滑坡,堵塞石門河形成了滑坡堆積物,切斷了石門河,形成了堪塞壩,上游匯水形成了冶海。冶海滑坡的誘發因素主要是地震。根據甘肅省地震區劃,該區地震基本烈度為VlII度。地應力測量資料表明主應力方向呈北東南西向,與秦嶺構造帶相垂直。各構造形跡的複合部位有溫泉出露,說明該地區仍強烈活動。有關研究認為1875年、1880年、1899年臨潭縣境內曾發生三次中強地震,促發冶海滑坡體形成並多次滑動。滑坡體形成堆石壩,迫使滑坡體碎屑流折向南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滑坡體各部位的運動速度不一,加之沿運動方向東西兩側地形高差懸殊,西側高,而東側為原石門河河谷,促使滑坡體碎屑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並向前運移距離達1000米。在發生第一次滑動後,就形成冶海景觀的雛形,後兩次滑動的滑體則對前期滑體形成的堆石壩起到加固作用,塑造出冶海地質遺蹟景觀。

歷史文化

冶海隸屬冶力關鎮,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冶力關,是由原稱“野林關一演變而來。野林關相傳是以野外森林和關隘組合得名的,在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地方關口。向北經紅道峪到狄道;向西北經陡石關到河州;向南經石廟堡、羊沙到洮州;向西經美仁通往廣大藏區i向東南經石門口、哇兒溝可通岷州。
春秋戰國以前,冶海一帶為羌所據,秦穆公伐西戎,始為秦之屬地。秦昭襄王於臨潭西境築長城。秦統一中國後,屬隴西郡臨洮縣地。西漢置洮陽城。三國屬魏,西晉置洮陽縣,自西晉永嘉後,吐谷渾就控制著洮陽,附屬於西秦等國。樹洛乾襲位為吐谷渾王時,建牙(即都城)莫賀川(今青海省境),沙、滋(今臨潭、碌曲一帶)羌族都來歸附。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置水池縣,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474)置蕈川縣,屬洪和郡治轄。北周時廢蕈川縣,另置水池縣,屬袍罕郡轄。隋因之;唐廢。宋後吐蕃占據築城駐守,名日“鞏令城”。後再無建置,地屬洮州。明代民國末年,屬臨潭縣冶海鄉。新中國建立後,設冶力關區、冶力關鄉、冶力關鎮。
冶海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臨潭舉人趙廷璋題詩《詠常爺池》:“天池池水與天連,匯盡群山萬道泉。蓬萊仙島咫尺近,秦王何須遣樓船。”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臨潭新城人陳鐘秀題詩《冶海冰圖》:“茫茫冶海水平堤,萬狀冰圖入眼迷。知是龍宮多妙手,故教呈出待人題。”此外民間傳說明代開國大將常玉春西征時曾在此湖飲馬,故又名“常爺池”。有學者認為,《魏書》記載該地為水池縣,因而推測早在1500年前,冶海就已經存在。
冶海邊山石上的藏式經幡冶海邊山石上的藏式經幡
冶海地處漢藏交界,冶海既有“常爺”崇拜,也有藏傳的神山神湖崇拜。每年的臘月初八、五月二十八是冶海的傳統神會在冶海舉行祭祀常爺、唱花兒、賽馬等活動。藏語稱冶海為“阿瑪珠措”、“阿瑪周措”意即“龍宮仙女”(一謂“瑪合索瑪神的魂海”)。由於受到“龍宮仙女”的恩惠,藏族人奉為神湖。為安多藏區的三大聖湖之一。
冶海冰圖,為臨潭八景之一。此景位於臨潭縣冶力關白石山與八角鄉妙華山峽谷中,為面積1.2平方公里的高峽平湖,因在溝內建有常爺廟又叫常爺池。春暖花開時,池水碧澄,波光瀲灩,山色蔥蘢中一泓靛藍的湖水,令遊人流連忘返。數九寒天,山頭銀裝素裹,池面鏡光錚亮,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圖案。由於晶體紛繁,造型多樣,站立水面,仿佛身臨水晶迷宮,珍寶展館,有撤滿蒼穹的繁星,有射向宇宙的光束,有玉盤托寶、華燈點綴、多寶盤、凌花鏡、珍珠塔、夜光杯,形形色色,維妙維肖,無不令人驚嘆。

水利水產

冶海水系地處高山峽谷,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在冶海下游建有兩座水電站。
冶海電站(即冶海一級電站)警,始建於1977年,1980年建成發電,共投資67.2萬元。位於臨潭縣冶力關鄉池溝,坐落在冶海下遊河道池溝河上游,系引水臥式電站,設計工作水頭70米。流量0.9米3/秒,年發電量150萬度。總裝機容量2X250千瓦。
冶力關電站(即冶海三級電站),位於冶力關鄉關街村,坐落在池河溝下游,系無壩引水臥式電站。設計工作水頭15米,流量0.7立方米/秒,年發電量是40萬度。總裝機容量為75千瓦,與冶海電站併網運行。
冶海湖邊緣僅有水陸兩棲動物娃娃魚,再無其他水生動物。湖水自石門檻底滲出南下形成池溝河,清淨無污染,水溫恆定,適合飼養虹鱒魚,有養殖場。

旅遊開發

1993年9月23日,臨潭縣以冶力關為中心,將蓮花山、西峽、東峽和冶海等景點,統一規劃為冶力關風景區、也是甘肅省級森林公園,四周有森林面積約9.7萬畝,景點30餘處,為旅遊避暑之地。

科研價值

冶海周邊地震遺蹟冶海周邊地震遺蹟
冶海是第四紀新構造運動的隆升和流水的強烈下切形成了深切的河谷,後由於地震作用引起的山體滑坡堵塞石門河而形成滑坡堪塞湖。堪塞湖出水的地方叫石門檻,就是當時滑落的山體堆積成壩體。滑坡體形成堆石壩,迫使滑坡體碎屑流折向南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滑坡體各部位的運動速度不一,加之沿運動方向東西兩側地形高差懸殊,西側高而東側為原石門河河谷,促使滑坡體碎屑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並向前運移距離達1.0公里。冶海滑坡體堆積區高低不一,呈長條狀,內部有大小不一的陷坑,規模較大者如“飲馬泉”凹陷。堆積區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孤石,最大者16.0米×10.0米×8.0米。俯瞰堆積區,孤石酷似鑲嵌在絲綢上的一顆顆黑珍珠。滑坡體長600.0米,寬200.0米,厚80.0米,體積約為960.0×104立方米。滑坡後壁高約100.0米坡度大於70°明顯具有“圈椅狀”地貌特點。
因此,滑坡堪塞湖是冶力關景區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蹟景觀,也是研究地質災害過程與現象的極為典型的案例之一。在冶海北部庫尾區,尚有湖泊沉積而形成的草灘、沼澤,亦為研究湖泊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