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絹蝶

冰清絹蝶

冰清絹蝶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除了在昆蟲學研究中有特殊的研究價值,它還具有獨特的外觀形態,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形態 翅展60—70 mm。翅白色,翅脈灰黑褐色。前翅中室內和中室端各有1個隱顯的灰色橫斑;亞外緣帶與外緣帶隱約可見,灰色。後翅內緣有1條縱的寬黑帶。翅反面似正面。身體覆蓋黃色毛。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不太發達;1對爪形突較粗短,末端尖,基部較寬,相互靠近而有膜相連;顎形突1對,指狀;尾突膜質具毛;抱器瓣闊,略呈方形,但端背側呈牛角狀突出,背緣中部凹陷,背、端部具長毛;陽莖端基環“V”形;囊形突寬大;陽莖細長,約是抱器瓣長的2倍,基部寬。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半圓形,具鬃;後表皮突粗,較短,末端較尖;前陰片略呈狹三角形,後陰片長片形;囊導管短,交配囊長橢圓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冰清絹蝶
  • 拉丁學名:Parnassius citrinarius 
  • 別稱:黃毛白絹蝶、白絹蝶、薄羽白蝶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亞目: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 :鳳蝶科 Papilionidae
  • 亞科:絹蝶亞科 Parnassiinae
  • :絹蝶族 Parnassiini
  • :絹蝶屬 Parnassius
  • :冰清絹蝶 P. citrinarius
  • 分布區域:中國東部、朝鮮、日本
  • 原始文獻:Butler,1866:50.
種群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級別,基本信息,文獻,生物學描述,

種群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貴州、雲南、浙江、安徽;日本、朝鮮。

形態特徵

冰清絹蝶冰清絹蝶
體黑色,披有黃色長毛,頸部有 1 輪黃色毛叢。翅半透明如絹,翅脈褐色明顯,前翅亞外緣有 1 條褐色帶紋。中室內和中室端各有 1 個黑褐色斑紋;後翅內緣的黑帶較寬,上披黃色長毛。
本種與近緣種白絹蝶(Parnassius stubbendorfii)的區別是,蟲體長有黃色長毛,而白絹蝶則無。

生活習性

本種多分布在低海拔地區,飛翔緩慢。成蟲一年一代,每年5月前後發生(我國南方北方略有不同)。交配後,成蟲將卵產於地面枯枝、枯葉、枯草、或小石子上,卵扁球形,直徑約1.5mm,白色。經過漫長的休眠,卵於次年2月陸續孵化,幼蟲野生條件下寄主植物為延胡索(南方部分地區)、小藥八旦子(北方部分地區)、全葉延胡索(東北部分地區)等,人工飼養下也食紫堇。4月中旬大齡幼蟲結繭於枯葉下,在繭中化蛹。卵期約280天,幼期約50天,蛹期約12天,成蟲期約30天。
冰清絹蝶

保護級別

本種列入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Insecta:昆蟲綱 - Lepidoptera:鱗翅目 - Papilionidae:鳳蝶科 - Parnassiinae:絹蝶亞科 -Parnassius:絹蝶屬
學名:
Parnassius glacialisButler,1866
中文名:
冰清絹蝶
中文拼音:
BīngQīngJuànDié
分類等級:
中國特有
異名信息
Parnassius stubbendorfii glacialis,Butler,1866-冰清絹蝶(BīngQīngJuànDié)
俗名信息
白絹蝶(BáiJuànDié)-語言:zh-CN
黃毛白絹蝶(HuángMáoBáiJuànDié)-語言:zh-CN

文獻

  • Bryk. 1935. Unknown. : 128-128.
  • Eisner. 1966. Unknown. : 117-117.
  • Ackery. 1975. Unknown. : 84-84.
  • Ackery. 1973. Unknown. : 7-7.
  • Butler. 1866. Unknown. : 50-50.
  • 武春生. 2001.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五卷 鱗翅目 鳳蝶科.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367.

生物學描述

形態 翅展60—70 mm。翅白色,翅脈灰黑褐色。前翅中室內和中室端各有1個隱顯的灰色橫斑;亞外緣帶與外緣帶隱約可見,灰色。後翅內緣有1條縱的寬黑帶。翅反面似正面。身體覆蓋黃色毛。
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不太發達;1對爪形突較粗短,末端尖,基部較寬,相互靠近而有膜相連;顎形突1對,指狀;尾突膜質具毛;抱器瓣闊,略呈方形,但端背側呈牛角狀突出,背緣中部凹陷,背、端部具長毛;陽莖端基環“V”形;囊形突寬大;陽莖細長,約是抱器瓣長的2倍,基部寬。
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半圓形,具鬃;後表皮突粗,較短,末端較尖;前陰片略呈狹三角形,後陰片長片形;囊導管短,交配囊長橢圓形。
卵:扁球形,表面有許多微小的凹坑,但精孔周圍光滑。初產時淡紅色,後變為白色,不久後呈淡黃色。直徑1.37—1.44 mm,高0.84—0.87 mm。
幼蟲:1齡幼蟲頭部黑褐色有光澤,上生黑毛。頭寬約0.60 mm,看不到臭角。前胸背板黑褐色具弱光澤,上生5對黑毛。身體黑色,身體下方的顏色較淡,泛紅色,前胸前半部泛橙色。肛上板中央幾丁質化,分為2片,上有7對黑色的原生剛毛。老熟幼蟲頭寬約2.65 mm。體暗褐色,亞背線上各有1個圓形黑斑,並有1條淡黃色帶從前胸貫通到第9腹節後緣。1—8腹節各節背線上有1個“V”形黑斑。次生剛毛與原生剛毛都很容易識別。臭角明顯。
蛹:頭部圓形,從背面可以看到1對小的突起。前翅基部深暗褐色,有瘤狀突起。腹部從背面看呈橢圓形,從側面看則向腹面彎曲。腹部亞背線上的淡黃色帶在化蛹後很長時間都不消失。身體茶褐色有光澤。體長約16.5 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