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斧,讀音bīng fǔ,漢語辭彙,指媒人、也指登山用具,也可用於防身自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斧
- 外文名:pickel
- 拼音:bīng fǔ
- 解釋1:媒人
- 解釋2:登山用具,也可用於防身自衛
- 出處:《聊齋志異·鴉頭》
解釋,出處,冰斧的握法,冰斧的技擊使用,
解釋
指媒人。
也指登山用具,也可用於防身自衛。
出處
1.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鴉頭》:“ 趙 戲之曰:‘君倘垂意,當作冰斧。’ 王 憮然曰:‘此念所不敢存。’” 何垠 註:“冰斧,媒妁也。《詩·邶風》:迨冰未泮。又《豳風》:匪斧不克。”《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這正是:此身已證菩提樹,冰斧無勞強執柯。”參見“ 伐柯 ”。
2. 冰斧又稱“冰鎬”,為登山動力員所專用,是攀登雪山和冰坡必備的工具。外國軍隊的山地部隊,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兩軍的山地部隊,以及行動在錫亞琴冰川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山地部隊,甚至是美軍的海豹突擊隊,他們作戰行動的裝具中都有冰斧的身影。
冰斧是用途最廣最重要的登山裝備之一。在雪線以下,冰鎬可以當登山杖使用,也可以在下坡時幫助制動用。冰鎬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冰雪地的行走,登山者可以借它來維持平衡防止跌倒,並在滑落時停止繼續下滑。
冰斧的握法
自我保護握法:
手掌心撐在扁頭上方,大拇指和食指握鶴嘴下面。攀爬時鶴嘴朝前。這種握法提供一個穩固的支撐。在冰雪行進時跌倒滑落的姿勢大致為:頭上腳下背朝雪面,頭上腳下面朝雪面,頭下腳上面朝雪面,以及頭下腳下背朝雪面。無論哪種姿勢滑落,都應以迅速的動作將冰鎬鶴嘴插入雪地,以冰鎬鶴嘴為軸翻身或滑轉以胸部壓在冰鎬上,完成滑落制動。
攀爬中等坡度的冰坡,如無冰爪,則行走困難。可側立用單手揮冰鎬以扁頭砍步階。通常以一個平衡姿勢砍出兩個步階後,利用冰鎬固定自己向上移動到另一個平衡姿勢,再砍出兩個步階,如此反覆。
攀爬陡坡通常用冰鎬扁頭砍出間隔與肩寬的小格洞步階,每個步階要能容下靴子的前半部,這種步階既是手攀的支點也是腳的踏點。在高寒濕滑的冰面上砍步階十分勞累困難,但可能會救人一命。
冰斧的技擊使用
準備格鬥的姿勢。身體側面向敵(獸),腳步與拳擊姿勢同。左手拳心向內握鎬柄約二分之一部位,(拳心向內,便於反手用鎬的鶴嘴部劈殺)右手以掌心托著冰鎬頭部,扁頭向下,尖銳的鶴嘴向上。雙手握冰鎬屈於胸前,柄尖向敵。
近距離,以鎬尖戳擊敵(獸)面部或喉部,似步槍刺殺動作的“突刺”,敵若避閃,手上揚格擋,我上步反手以鎬頭鶴嘴側擊敵肋部。再上步,以雙手握鎬柄平擊敵面部或喉。似步槍刺殺動作中的“彈倉擊”。 遠距離,則以鎬頭鶴嘴部雙手向敵(獸)斜下劈殺(由上向下的直劈,動作太大,自身暴露面也太大)。再上步,以鎬柄尖直刺。若敵(獸)直撲,不及避閃,順勢倒地,直立緊握鎬柄尖刺敵。冰鎬格鬥要求動作連續,短促,虛實結合,不輕易出手,出手則必中!
攀冰用的短冰鎬的技擊使用,可參照國外的戰斧。
冰斧也為外國軍隊所重視,曾長期在中亞和高加索山地部隊任職的前蘇聯軍隊的師長克列緬切夫,根據蘇軍1936年版的野戰條令並結合自己的經驗於1940年寫出了《山地部隊的戰鬥行動》一書。書中指出,“每支山地部隊都應編有熟練的登山運動員”,並說“在起伏的地形則應配備雪鞋和冰斧”。所謂“冰斧”即“冰鎬”。書中講述了冰鎬的使用及山地部隊使用的冰鎬與一般的冰鎬不同之處。美國陸軍《生存手冊》在“極地生存”的行進篇章中指出“過雪橋時要用棍子或冰鎬找出最堅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