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拔作用是指冰川對冰床的拔蝕。它主要由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體的運動,致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滲入節理、裂隙,使其擴大,岩塊不斷破碎,當這些鬆動的岩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冰川向前運動就把岩塊拔起帶走。冰拔作用從基岩上掘出較大的岩屑,粗糙的和節理髮育的表面比平滑的表面易受拔蝕。冰拔作用是由融水在基岩天然節理中反覆凍結而產生的,結果造成岩塊鬆散並被運動著的冰帶到遠處。這種作用主要是產生較大的岩屑,即礫石、巨礫和岩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拔作用
- 外文名:Ice pulling
- 釋義:冰川對冰床的拔蝕
- 產物:礫石、巨礫和岩塊
- 影響因素:冰川類型、冰川規模、風化作用等
- 發生地區:主要在冰床岩石裂隙發育的地方
釋義,特點,研究與運用,
釋義
冰拔作用是指挾含著岩屑的冰川底部,在滑動中鬆動、挖起並拖曳移動基岩岩床上鬆動的岩塊或其他堆積物,使之與基岩斷裂或脫落,並隨冰川移動,進一步進行侵蝕的作用。其大多發生在基岩岩床凸起或遇有障礙物處。
特點
冰川的冰拔作用,主要由於冰川自身重量和冰體的運動,導致冰床底部或冰斗後背的基岩沿節理反覆凍融而鬆動、破碎,冰雪融水滲入節理裂隙,時凍時融,從而使裂隙擴大,岩塊不斷鬆動和破碎,如這些鬆動的基岩和破碎的岩塊再與冰川凍結在一起時,冰川向前運動就把岩塊拔起帶走。冰川的冰拔作用可以拔起很大的岩塊,因而所形成的冰磧物比較粗大。大陸冰川作用區的大量漂礫,多半是冰川冰拔作用的產物。同時,冰凍風化作用能促使裂隙擴大,加深,加強冰拔作用的進行。
冰拔作用主要發生在粒雪窩周圍和冰床岩石裂隙發育的地方。冰床基岩凸起處的背流面冰拔作用也很強烈,它形成的冰磧物較粗大。由於粒雪窩中冰雪的外流,冰川與粒雪窩後壁間出現弧形大裂隙,寬達3~5米。降雪和山坡上的雪崩,充填了這裂隙。經成冰作用,裂隙中雪的下層轉變為冰川冰。
經冰拔作用後的冰川河谷,其坡度的曲線是崎嶇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線。冰拔作用的表現為多種形式,產生多種地貌類型。
研究與運用
(1)海螺溝冰川地處溫暖濕潤的海洋環境,冰川運動速度較快,冰川底部接近壓融點,存在豐富的冰川融水.冰川底部有豐富的碎屑,為冰川磨蝕提供了有效研磨工具。偏光顯微鏡下觀察冰蝕基岩面礦物變形破裂特點,揭示長石、石英、角閃石和黑雲母不同程度存在變形、破裂和化學蝕變.受礦物晶格特性制約,黑雲母發生彎曲變形較普遍,彎曲方向多與冰川流向一致,少量角閃石也出現彎曲變形;石英和長石多見高角度張性破裂和低角度壓剪破裂,個別礦物被完全壓碎(糜棱岩化),顯示出其剛性特點。冰川底部的磨蝕、拔蝕、冰下流水作用和冰下溶蝕作用在微觀尺度上都得到證實。礦物的變形、破碎是冰川底部侵蝕的基本機制,海螺溝冰川單次磨蝕厚度在30~90μm,統計平均50μm,主要產生粉砂粒級碎屑。基岩表面礦物變形破碎程度向下迅速降低。推算本地的冰川侵蝕速率約2.2~11.4mm/a,與其他海洋性山嶽冰川侵蝕速率較一致,小於阿拉斯加大規模山麓冰川的侵蝕速率(10~30mm/a),大於大陸性冰川的侵蝕速率(0.1~1.0mm/a)。冰川類型、冰川規模是影響侵蝕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2)嶗山的地貌景觀十分複雜,形成眾多的奇山異石。研究發現:更新世期間,嶗山發生過多次古冰川作用.從水下到山巔都留下古冰川活動的印記。嶗山的冰磧物具有不成層、無分選、雜亂無章、大小不一、由帶有磨光面的、個體差別很大的和帶有稜角的岩塊、砂等堆積而成,部分冰磧物伸入海下。嶗山古冰川冰磧物的堆積地貌主要有終磧堤、冰磧丘陵和側磧堤三種類型。嶗山古冰川侵蝕地貌有:①拖蝕(拔蝕)岩塊;②磨光面;③古冰斗;④“刃脊”、角峰、啞口;⑤削斷山嘴“U”型谷;⑥冰臼。嶗山低海拔古冰川遺蹟的發現,對研究嶗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紀黃渤海陸架環境變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