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冰 一種具有塑性的、透明的淺藍色多晶冰體。由粒雪經成冰作用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川冰
- 外文名:glacial ice
- 冰川冰:一種具有塑性的
- 形態:透明的藍色多晶冰體
- 形成:粒雪不斷堆積、壓縮
- 優勢:更純淨、分子線性排列
簡介,形成過程,冰川凍的優勢,
簡介
成冰作用分為冷型和暖型兩種。冷型成冰作用是在低溫乾燥環境下,粒雪在粒雪層靜壓力下進行重結晶作用而逐漸變成冰。這種重結晶冰密度較小,晶粒較細,氣泡多而壓力大,成冰過程很慢。暖型成冰作用是在溫濕環境下,冰雪融水沿粒雪層內的孔隙滲浸,降溫時以粒雪為核心再結晶或凍結成冰。視融水數量多寡可分別形成滲浸—重結晶冰、滲浸冰或滲浸—凍結冰,統稱凍結冰,其密度較大,晶粒較粗,氣泡少,成冰過程較快。冰川凍的密度一般為0.83~0.92克/厘米3,富含氣泡,它常由許多冰帶組成,具有層理結構和可塑性,受力後常產生褶皺和斷裂。冰川冰形成後,在定向應力作用下運動就形成了冰川。
形成過程
冰川存在於非常寒冷的地帶,在地球上、我們都知道極其寒冷的地帶有南極和北極,那么除了這兩個地方呢?就只有海拔很高的地方了,越是高的地方氣溫就會越低,氣候就越寒冷。海拔足夠高的時候,氣溫就會降到零攝氏度以下了,我們知道、只有在零攝氏度以下水才會結冰,也只有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時候,固態降水也就是天上下的雪、雹和霰才不被融化,從而保留下來,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區,層層的積雪成了形成冰川凍的原料。
在經過一個冰雪融化季節之後、沒有融化的雪就會丟失它原本的晶體特徵、這樣的雪被稱為粒雪,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透明度和亮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凍的優勢
相比於普通冰,冰川冰是有其優勢的且不說有相關的科學原理可以證明這一點,單是從感官的直接認識來講,冰川冰也更具吸引力。
冰川中的水要相對純淨一些,這是因為遠古時候降下的雪在千萬年的時間中不斷地壓縮,雪花中原本所含的雜質都被擠到雪花晶體邊緣並被相繼沖刷帶走最後形成的冰塊,特別是單晶花所形成的冰塊,其純淨度堪比三次蒸餾的水,遠比最初的降雪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