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世界錦標賽

冰壺世界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杯賽,1968年改為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擲冰壺錦標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冰壺世界錦標賽
  • 主辦機構:世界擲冰壺聯合會
  • 起源時間:16世紀
  • 起源地點:蘇格蘭
錦標賽歷程,發展歷史,比賽規則,比賽技巧,比賽裝備,

錦標賽歷程

冰壺世界錦標賽冰壺世界錦標賽
冰壺世界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杯賽,1968年改為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擲冰壺錦標賽。1966年國際擲冰壺聯合會(ICF)成立,I991年改為世界擲冰壺聯合會(WCF),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1979年開始舉行世界女子冰上溜石錦標賽。創辦以來,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該組織。而其中開展較普及,運動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是加拿大、蘇格蘭、瑞典、美國、瑞士、挪威、德國以及丹麥。

發展歷史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冰壺又稱冰上溜石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冰壺又稱冰上溜石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冰上溜石16世紀起源於蘇格蘭,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最初,擲冰壺是蘇格蘭人冬季在池塘或河堤內進行的一種類似地滾球的遊戲。最早的擲冰壺比賽出現於16世紀中葉。1716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制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那以後,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擲冰壺運動在加拿大興起。特別是通過加拿大擲冰壺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善,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1927年,加拿大舉行了首次全國性擲冰壺比賽,當時稱為麥克唐納·布賴爾錦標賽,1980年更名為拉巴特·布賴爾錦標賽。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
世界擲冰壺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杯賽,1968年改為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擲冰壺錦標賽。1966年國際擲冰壺聯合會(ICF)成立,I991年改為世界擲冰壺聯合會(WCF),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1979年開始舉行世界女子冰上溜石錦標賽。現在,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該組織。而其中開展較普及,運動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是加拿大、蘇格蘭、瑞典、美國、瑞士、挪威、德國以及丹麥。
擲冰壺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88年以及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擲冰壺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到2007年止,世界冰壺聯合會擁有46個成員。中國在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冰壺聯合會。

比賽規則

冰壺所用場地是一個保持得非常平整的長44.5米、寬4.7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冰壺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面橡膠起蹬器。場地前後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線和後衛線。冰壺擲出後,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後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冰壺比賽中雙方各有四人,雙方隊員輪流投擲,每名隊員投擲兩次,投擲的目的是使冰壺儘可能地接近營壘中心點。哪隊投擲的冰壺比對手更接近圓心,哪隊就得分。營壘區就是冰壺比賽的得分區域。當16次投擲全部完畢後為一局。一局結束後,下一局從場地的反方向繼續比賽,由上局比賽得分的隊伍先投擲。冰壺比賽共10局,10局總分最高者為獲勝隊。

比賽技巧

“掃刷”:適當的“掃刷”應該能夠溶化冰表面,使冰能夠轉化成薄薄的一層水,這樣做能夠減小“砥石”與冰面的摩擦,這樣,冰壺可以走的又遠又直。
冰面:冰面儘可能平整之後,將水滴均勻地噴灑在冰面上。冰壺的底面就在這“冰層”上滑行的。

比賽裝備

冰上溜石的裝備包括冰壺、比賽用鞋和毛刷。冰壺由蘇格蘭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磨製成,標準直徑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公斤。參賽隊員腳穿比賽專用鞋,兩鞋底部質地不同,一支要能夠抓住冰面,另一支要能夠向前滑行。蹬冰腳的鞋底為橡膠製成,而滑行腳的鞋底為塑膠製成。冰刷採用合成鬃或者馬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