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詩人冬至日獨游吉祥寺的感觸。吉祥寺以牡丹聞名,當牡丹盛開時,文人公卿都來游賞吟詠。詩人卻於冬至日獨來,雖說已是“一陽復生”,但除了蕭蕭寒雨滋潤草根之外,全無其它生氣。正值百卉凋零之際,顯示了詩人“不是花開肯獨來”的超凡脫俗風格。詩人明詠世人對牡丹的態度,暗諷了趨炎附勢的世態人情。全詩在率意落筆中表達出一種清雅自賞的風致,寓意頗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吉祥寺: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後易名為廣福寺。《鹹淳臨安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睦州刺史薛溫建吉祥寺。寺地寬廣,最多牡丹。名人巨公鹹來游賞,並多題吟詠。”
⑵“井底”句:古人認為陽氣從冬至日開始回升。《禮記·月令》:“冬至水泉動”,是說一陽來復是從井泉之水的變化開始。《逸周書》:“十有一月,微陽動”,指在十一月(即冬至)陽氣發動。陽,暖氣。
蕭蕭:象聲詞,指寒雨的聲音。荄(gāi):草根,這裡指冬日的枯草。
⑷蘇夫子:作者自指。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冬至節到了,井底微弱的陽氣不知回升了沒有?蕭蕭的冷雨滋潤著枯萎的草根。
有誰能像我蘇夫子,不是牡丹盛開的時候也肯來游賞。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春,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到吉祥寺觀賞牡丹,題有《吉祥寺賞牡丹》絕句。同年冬至,他又到此一游,寫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以平凡的生活場景來揭示深刻社會哲理的詩歌。全詩僅二十八字,議論性文字又占了一半,體現了宋詩好議論的特點。
在不多的幾個意象的聯綴中,詩人扣住題目中的“冬至”二字,點明了時令與當時的天氣。“井底”“微陽”“寒雨”“枯荄”,分別用“回”與“濕”相連線。看似平常的幾個意象聯綴,細思開去卻大有深意。“井底微陽”,是說天氣從冬至日起逐漸轉暖。在那幽深的地底深處,一絲暖意將升而未升。這種“回未回”的狀態,正是大自然陰陽交替變化過程中富於包孕性的一剎那。第二句交代了產生“回未回”疑問的原因,詩人暗承首句中生機勃勃而待發的內在意蘊,卻又在字面上使用了兩個了無生意的意象:蕭蕭寒雨、枯荄。這天,雨嘀嘀噠噠地下個不停,且飽和寒冷,所濕潤的仍然是一片枯黃草根。言下之意是天氣並未見轉暖。但是,這畢竟是江南的冬至,風儘管“蕭蕭”卻不似北國的刺骨,雨儘管寒冽卻不似塞北的冰雪,這一切都還隱隱地給人以希望。一個漫不經心的“濕”字,似乎加重了詩人心頭希望的分量。
大自然暗蘊了無限生意,但又有幾人能像詩人那樣了解她。世人都喜歡牡丹盛開時的富貴榮華,卻有誰能知道這都是經歷了淒風苦雨才得來的,又有誰能不僅欣賞牡丹的雍榮華貴,而且能在其枯荄時期、在其沐浴蕭蕭寒雨時節來稍加眷顧。“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以反問出之,肯定無人“更似蘇夫子”,給人氣勢凌人之感,筆力雄勁。其中“不是花時”,一指不是牡丹盛開的季節,二比喻人不是官運亨通而是遭際冷落的時候。這兩句一方面表達了詩人不為仕途坎坷、被排擠在外的處境左右,自信自豪,始終執著生活的曠達情懷,另一方面又體現了他對凡夫俗子趨炎附勢行徑的鄙視,顯示出詩人的獨特情趣和不拘泥於世俗的風格,寓意頗深。一個“獨”字,將詩人的感情推向至極,頗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

名家點評

清代紀昀評《蘇文忠公詩集》:率筆而極有風致。
清代何紹基批點《注東坡先生詩》:語意甚遠。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歷州郡多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蘇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