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翠古井

冬翠古井

武漢市區十五公里的東西湖區柏泉山地有一口古井名曰“柏泉古井”,有關古井、松柏、木魚的傳說,在柏泉的民眾中廣為流傳,故事情節離奇神異,尤其神異的是古井中的泉水常年不竭,井水水面常年高於月塘的水面;井水清涼可口,夏天飲之,沁人心脾,一切飲料,無與倫比。

柏泉古井曾為原漢陽縣八大景觀之一。武漢市人民政府於1983年4月7日認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撥款修葺井台,並立碑昭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柏泉冬翠古井
  • 地理位置: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月塘角前水塘的西南角
  • 占地面積:100—150公尺
  • 景點級別: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始建於唐朝,明代正式建成
傳說一,傳說二,

傳說一

相傳,美麗富饒的柏泉山,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在柏泉山月塘村西南一帶有一百多個泉眼,涓涓泉涌叮咚,汩汩溢出地面,徑流到低洼之處積聚,經年累月匯成了一個形似半月的水塘。於是旁邊的村民們便把它叫做月塘,這個村也因此而得名為月塘角。歲月無痕,不知哪年一個雲遊四海的高僧路經此地,見這裡山青水秀,鳥語花香,人民勤勞善良純樸,心想好一個佛門佳境。於是高僧便不辭辛勞,四方求助,八方化緣,終於在月塘邊,柏泉山腳下蓋起了一座名為“景德寺”的佛廟,香火終日繚繞,佛事興旺,高僧喜不自勝。每當他看到月塘角的村民們洗衣洗菜、擔水吃用都在月塘里,還把牛馬牽到塘邊喝水,十分不清潔,容易染上疾病,心裡很不自在,總想著眼如何改變村民吃水用水不分的習慣。不久,他就在月塘里選擇了最大的一個泉眼,把它砌成一口井,從此人們便飲上了乾淨的泉水,再不會把洗過衣服、農具的塘水挑回家去喝了。由於經年累月吃的是泉水,這裡的男人變得英俊偉岸,女人變得更加秀麗婀娜。說來也奇怪,這井水常常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柏樹味,有人不經意還見到井中有兩條金色鯉魚在水中遊蕩,大的長兩尺多,小的長約一尺八寸,首尾相對,呈圓弧狀排列,突出井底一尺多高,泉水從兩個魚頭相對口中湧出,甚似兩個熱戀中的情侶在水中嬉鬧,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不經意”一傳十,十傳百,即使沒有看到這種井底奇觀,人們也深信不疑,越傳越神奇了。因為這口井匯聚了周圍眾多泉眼的泉水,人們就把它叫做“百泉井”。

傳說二

傳說有一年夏天,天干地裂,河流乾涸。方圓幾十里的百姓不得不向泉井涌去,肩挑手提,爭先恐後,為的是弄點水以解燃眉之急。眼看井裡的水越來越有些供不應求,為了使更多的人吃上百泉井的水,村民們便動手淘井。事有湊巧,正好景德寺的高僧到漢陽龜山禹王廟進香,請求我佛大發慈悲,普降大雨,救民於饑渴火熱之中。是時,烈日當空,熱浪滾滾,幾道香後,高僧已是汗流浹背,便坐在禹王廟後院的大柏樹下乘涼。奇蹟出現了,高僧坐在與景德寺相距二十餘公里的禹王廟後,居然能隱隱約約聽到村里鄉親們的談話聲和掏井聲。不可能吧,高僧不敢相信,於是側耳伏地聽之。村民勞動的聲音特別清晰,高僧不得不信了。待他抬起頭伸伸脖子時,更是妙絕!柏樹上的樹葉卻隨著井裡村民掏井的節奏聲,時黃時綠的。奇了!奇了!原來龜山禹王廟柏樹的根延伸到了柏泉月塘底,原來井裡的神魚竟是禹王廟的柏樹的根長成的,村民們都說是禹王爺賜給柏泉民眾的稀世之寶——木魚。歇涼中,高僧朦朧欲寐,昏昏然進入幻境,恍惚見到了禹王,面聆禹王指點。只聽禹王爺千叮萬囑,要他好生看管木魚,木魚會使百泉井水永不枯竭,泉水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今村民已將井底的泥沙疏浚乾淨,泉涌如常,旱情將得緩解。末了禹王還特地告知高僧:如人們想要觀賞木魚神姿,需在仲夏之日正午陽光直照之時,且要以虔誠之心,方可瞻仰神魚真容,沒有誠心,過了此時此刻,則只待來日了。高僧聽罷,心想正是觀看木魚風姿的時刻,高興至極,竟如頑童,猛的一驚,原來一夢。高僧興奮不已回到柏泉寺里,把自己在禹王廟裡的所見所聞,敬香求雨,在午間休息中竟聽見地下傳來的聲音以及夢遇禹王爺的情景告訴大家。鄉親們深信不疑,次日正午,一齊奔向百泉井,虔誠地磕了三個響頭,此刻井水清澈見底,陽光正照,果見井底木魚相對,泉水從魚口中湧出,兩泉相撞幻化出一朵巨大的水晶花,井水還散發出陣陣柏子香來。此後,井水任憑村民們汲取,源源不斷,不見虧淺。由是村民們便將百泉井改名為柏泉井。柏泉井的名聲不斷遠揚,四面八方的遊客慕名而至,以觀異井,景德寺的香火也因之更溢濃香。文人騷客遊覽於此,則吟詩作賦,品飲泉水,有的還特於仲夏日以觀井底奇景。只可惜這些觀井賞泉的作品所存無幾。如明代詩人趙弼游柏泉井,飲柏泉水之後即興賦詩一首,詩云:“影沁空霄玉鑒光,苔封石 色蒼蒼。汲來數仞清泉水,猶帶高林柏子香。”該詩盛讚柏泉古井之泉水清澈透明,香味幽綿,道出了柏泉井的特異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