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冢田誠之研究壯學之前,在日本尚未見到專論壯族史或廣西地方民族史的論著。一般都把含壯族在內的廣西諸民族的歷史,作為華南史或華南民族史領域的一部分來看待。然而,近幾年來,冢田誠之、松本光太郎等學者對
壯族的實地作了調查。日本對壯族真格的研究,可以說是由此開始的。冢田誠之首先抓住唐宋時代左、右江流域少數民族的動態,對出現在這一地區的種族、民族集團的關係、經濟基礎的形態及變貌、民族的社會構造展開了研究。 此後 ,冢田誠之又著眼於明清時代的壯族史研究 ,相繼發表了研究成果 。接著,冢田誠之又對明清時代廣西非
土司型的壯族佃農化問題進行研究。此外,冢田誠之還就明清王朝對壯族的統治體製作了探討,究明了統治權力對壯族起義進行鎮壓及採取的邊防體制和對壯族進行編籍、徵稅與文教政策等問題。 80年代末,冢田誠之又對壯漢之間的通婚問題進行探討。 90 年代初 ,冢田誠之在《 明清時代漢族移住民與壯族及其關係》一文對漢族向廣西移居的問題作了研究③。冢田誠之作為日本研究
壯學的開拓者,經常到
廣西進行田野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治學勤奮,著譯豐富。對其簡歷、學位、研究方向、著述成果列表如下。
註:
①原名是冢(土加冢)田誠之,因百度無法顯示此字,便成了冢田誠之。
②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黃現璠學術論文選》序二。
③谷口房男撰《日 本 的 壯 族 史 研 究 動 態》, 覃義生 譯 。
詳細經歷
學歷:
1978年北海道大學文學院史學系東洋史學專業畢業。
1980年北海道大學研究院文學研究系東洋史學專業碩士課程學習結束。
1987年攻讀北海道大學研究院文學研究系東洋史學專業博士後期課程。
學位:
文學碩士(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1980)
文學博士(北海道大學 2001)
工作簡歷: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三研究部助手(1988)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ニ研究部助教授(1993)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族文化研究部助教授(1998)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族社會研究部教授(2000)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先端人類科學研究部教授(2004)
其它任職(大學教育,社會活動等)
1.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任副教授。
2.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3.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所屬學會:
日本文化人類學會、史學會、宋代史研究會、北海道大學東洋史交流會、北大史學會、(中國)漢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壯學學會。
研究範圍
專業領域——以中國南部地區(廣西·貴州等)的壯族為首的諸民族的歷史民族學的研究。
研究重點——中國,越南,壯族,漢族,ヌン族,歷史民族學。
研究課題——①海南島における夫人信仰とその表象をめぐる研究。
②チワン族とヌン族?タイー族をめぐる人口移動和交流。
著譯目錄:
著作
《壯族文化史研究 ─—明代以後作為中心》,第一書房,2000年,pp.320。
《壯族社會史研究 ─—明清時代作為中心》,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叢書3,2000年,pp.344。
《壯族社會文化史研究——明代以後作為中心》,2001年,(學位論文)pp.416。
編著
《在中國諸民族的文化變化和民族間關係動態》,1998年,周達生·冢田誠之編輯,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調查報告8,pp.465。
《亞洲的風箏》 ,2001年,冢田誠之編,千里文化財団,pp.62。
《流動的民族——中國南部の移住とエスニシティ ─》,2001年,冢田誠之·瀨川昌久·橫山廣子編輯,平凡社,pp.360。
《民族的移動和文化動態-中國周邊地區的歷史和現在》,2003年,冢田誠之編,風響社,pp.724。
《有關中國、東南亞大陸架國境地域的諸民族文化動態的人類學調查研究》,2004年,平成12~15年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礎研究(B)(海外)研究成果報告書,291頁。
《中國的民族現象-南部諸地區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2005年,長谷川清、冢田誠之編,風響社,445頁。
《在中國、東南亞大陸架國境地區諸民族文化的動態》,2006年,冢田誠之編,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調查報告63,305頁。
《民族表象のポリティクス―—中國南部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2008年,東京風響社,430頁。
《深奧的中國——少數民族的生活工藝》,2008年,冢田誠之、橫山廣子編<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編輯>,東方出版。
代表論文
《唐朝宋時代華南少數民族的動向——以左、右江流域為中心》,1983年,史學雜誌92編3號,史學會,pp.40-66 。
《明代における壯(Zhuang)族的移居和生態-明清時代壯族史研究(一)》,1985年,<北大史學>25號,北大史學會,pp.37-55。
《明清時代における壯(Zhuang)族佃農化的考察-明清時代壯族史研究(二)》,1985年,東洋學報67卷1·2號,東洋文庫,pp.21-55。
《明清時代における壯(Zhuang)族統治體制-明清時代壯族史研究(三)》,1987年,<北大史學>27號,北大史學會,pp.1-22。
《中國廣西的壯族、瑤族跟漢族的政治、文化關係的比較考察——1368~1949年期間》,1989年,《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報告》14卷2號,國立民族學博物館,pp.1-55 。
《明清時代における漢族移住民跟壯族的關係-明清時代壯族史研究(四)》,1991年,《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報告另冊》14號,國立民族學博物館,pp.329-379。
《壯族和漢族的關係——廣西柳城縣的調查—》,1992年,《民博通信》55號、國立民族學博物館、pp.60-72。
《壯族的“寨老”和部分地區——以廣西北部龍勝縣的情況而論》,1999年,《亞洲遊學》9,勉誠出版,pp.108-122。
《有關壯族的婚姻習俗——以“不落夫家”的歷史(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廣西)作為中心考察》 ,1999年,《中國21》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會,pp.143-173。
《從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看它的文化變化和背景》,2001年,佐々木信彰編《現代中國的民族和經濟》,世界思想公司,pp.89-106
《中國廣西壯族和越南儂族的民族間關係——以文化的比較和交流作為中心》,2004年,冢田誠之編 《有關中國、東南亞大陸架國境地域的諸民族文化動態的人類學調查研究》(平成12~15年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礎研究(B)(海外)研究成果報告書,83-97頁。
《廣西龍勝縣壯族“寨老”之歷史研究》,2005年,《首屆中國與東南亞民族論壇論文集》,民族出版社,pp.93-100。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廣西壯族的比較研究——以
劉介和
黃現璠的主要著作而論》,2005年,長谷川清、冢田誠之編《中國的民族現象-南部諸地區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風響社,93-121頁。
《中國收集工作的三大原則》,2005年,《月刊みんぱく》5月號,18-19頁,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以中國南部地區作為中心的人口移動、權力系統、現象》,2005年,《人文化研究機構聯合研究“歐亞和日本交流印象”討論會報告書》,pp.14-22,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前後有關壯族論著的比較研究——以劉介與黃現璠的主要著作為例》,2005年,《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總第81期),第123-130頁。
《中國壯族與越南儂族的民族關係與交流》,2007年,《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第2-8頁。
《壯族文化的展示和研究的現狀》2008年,《東方》325號,12-15頁,東方書店,2008年3月。
《中國廣西的“生態博物館”》,2008年,《月刊みんぱく》2008年4月號,10-11頁。
合譯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構造》(
費孝通編著),2008年,風響社。
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部分文章
1989年,「明清時期壯族與漢族之間的政治、文化關係」,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南寧。
1999年,「廣西壯族的婚姻習俗“不落夫家”之歷史研究」,第一屆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廣西武鳴縣。
2002年,「壯族社會文化史研究的要點」,<中國和周邊>研究交流會(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主辦)。
2002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廣西壯族的比較研究——以劉介和黃現璠的主要著作而論」,<中國民族現象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以南部作為中心的處理分析」研究會。
2003年,「廣西龍勝縣壯族“寨老”之歷史研究」,國際會議《中國與東南亞民族論壇》(2003.10.28-10.30,於中國南寧廣西民族學院,桂華苑賓館)。
2003年,「福特基金會『中越邊境民族文化振興與經濟發展互動關係研究』評論員(2003.11.30-12.1,於中國南寧廣西大學)
2006年,「中國壯族與越南儂族的民族關係與交流」國際會議《第二報告中國與東南亞民族論壇》(2006.9.16-18,於中國南寧廣西民族大學,綠都大酒店)
2007年,「鳥居龍藏的西南中國研究」,德島大學(2007.9.22)
2008年,「乾欄居住——中國壯族的生活世界」,第82屆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協會東京演講會,JICA地球廣場。
2008年,「壯族社會文化史的幾個問題」,應廣西師範大學邀請,作學術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