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朝古鎮

冠朝古鎮

冠朝古鎮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東南部,冠朝古鎮始建於北宋。境內四周低丘環繞,中部為珠陵江河谷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依灌溪,南連上模,西毗窯頭(萬安縣),北鄰塘洲,東南與沙村交界;總面積約為145.4平方公里。珠陵江由沙村入境,由東南流向西北。氣候溫暖多雨,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319國道穿境而過。村落層次分明,溪水潺潺,是典型的江南農村。據史料記載:“泰和里名有層溪未嘗有冠也。北宋景佑元年,村人郭佺、郭子美父子進京趕考同登進士。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廷。因取以更其所居層溪里名曰冠朝里。自是四方開稱冠朝里者。”(《四庫全書》之《芳洲文集》卷之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冠朝古鎮
  • 地理位置: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東南部
  • 國土面積:約為145.4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雲亭書院 大司馬第等
地理環境,古鎮概況,歷史人物,歷史遺蹟,復古堂,讀書台,大司馬第,松毛崗,無險廟,鍋廠,雲亭書院,

地理環境

冠朝古鎮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東南部,距縣城僅17公里。冠朝古鎮始建於北宋。境內四周低丘環繞,中部為珠陵江河谷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依灌溪,南連上模,西毗窯頭(萬安縣),北鄰塘洲,東南與沙村交界;總面積約為145.4平方公里。珠陵江由沙村入境,由東南流向西北。氣候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為18.2度,無霜期約298天,年降雨量1726.3毫米。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京九鐵路,319國道穿境而過。

古鎮概況

冠朝古鎮始建於北宋,據史料記載:“泰和里名有層溪未嘗有冠也。北宋景佑元年,村人郭佺、郭子美父子進京趕考同登進士。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廷。因取以更其所居層溪里名曰冠朝里。自是四方開稱冠朝里者。”(《四庫全書》之《芳洲文集》卷之五),泰和大多數姓是五代崩亂之世自金陵而來。他們大多數是居住金陵的望族,移居泰和(古稱西昌),實為避難安身計。這樣的背景使得泰和人的心態易於重遷安土,育人和諧相處,愛戀田園山水。而在相安無事的農耕的生存狀態下,也就慢慢形成了耕讀自守、詩書傳家的社會風習。所以,大多數宗族譜系序中都特彆強調“恭行仁義,不恃富貴”和“詩書傳家,世代不替”的鄉村文化教育精神。和所有的郭氏不斷遷徙一樣,冠朝郭氏經過了始封西虢,再遷陽曲,三遷馮翊、四遷華陰、五遷金陵、六遷隱儀岡、七遷符竹、八遷冠朝。史載:瞿公避黃巢亂隱居泰和,其子延嵩遷同區符竹村,符竹即今萬安縣高陂鎮符竹村,全村郭姓,有150餘戶、1000餘人。隋初至宋熙寧三年(1070年)萬安屬泰和縣,1070年建縣。瞿公後裔僅從符竹遷出而又繁衍成泱泱望族的就有五大家,後稱符竹五派。就是層溪、竹溪、薦溪、涴溪和下驛。層溪,即今泰和縣冠朝古鎮。

歷史人物

郭整,冠朝開基始祖。
郭仲堪(郭堯),郭整之孫,宋仁宗天聖二年進士。
郭佺,郭仲堪之子, 宋仁宗景佑元年進士,官禮部員外郎。
郭子美,郭佺之子,宋仁宗景佑元年進士,官屯田員外郎,歷史上第一部羅浮山專志即郭之美的《羅浮山記》,這本書也是嶺南地區最早的刻印書籍,《宋史》志一五七“藝文三”有其人其志的記載。
郭佺、郭子美父子同科進士,宋仁宗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庭,冠朝由此得名,祖孫三代都在仁宗年間進士及第,為“三代進士第”;
郭子章(1543~1618),字相奎,號青螺,自號蠙衣生,張居正學生,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43年1月29日)出生於冠朝村,隆慶五年(1571)考中第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 ,隨即除為福建建寧府推官、攝延平府事,入為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又督榷南直隸太平府、領鳳陽山陵(即明祖陵)事。
萬曆十年(1582)遷廣東潮州府知府,四年後督學四川,不久遷為浙江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萬曆二十六年(1598)被萬曆皇帝任命為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制蜀楚軍事,與湖廣川貴總督李化龍合力剿平播州楊應龍叛亂,徹底消滅了盤踞播州八百餘年、世襲了二十九世的楊氏土司,又多次平定貴州苗、瑤起義,以功封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六十七歲時告老還鄉,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18年8月7日)去世,卒年七十六歲。葬故里井坑,贈太子少保,諡文定。郭子章為官,以廬陵先賢為榜樣,清正廉潔,公平辦事,深得民心,被譽為黔宦之首。
郭年珍 冠朝團練武裝領袖,滿清鹹豐丁巳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857年4月6日),長毛將領韋俊、楊輔清率軍數萬人經吉安縣境至寺下、冠朝等地開始燒殺搶掠;廣東黑旗軍劉啟遑等率亂軍由吉水東部進入羅家墟、龍口、金灘、麻洲等地。兩支軍隊輾轉於萬安的三點洞、泰和縣的冠朝、沙村、固陂墟、寺下等地攻打縣城和吉安,與我縣十七、十八都及雲亭鄉(當時的冠朝里隸屬雲亭鄉,雲亭鄉包括現在的老營盤、上圯鄉、水槎鄉、沙村鄉、冠朝鎮和上模鄉,現在的冠朝村即當初的層溪里,也即冠朝里)地方團練激戰,我村郭姓以年珍為首的男92人、女32人於同年農曆四月初三日壯烈犧牲,為本村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災難。
郭冠英,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夫人南京人氏),參加北伐以及抗日,抗戰勝利後團長軍階退役轉業上海紡織廠,解放後回鄉務農,50年代初被鎮反(尚未平反)。
郭濟川,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以排長參加北伐,傳說面貌非常相似蔣介石,北伐立功戰爭結束還是排長,北伐後退役回鄉。
郭庸中(1908—2006),1926年10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黃埔六期)畢業,後任江西省動員委員會組訓處少將處長,國民政府“國大代表”。其子郭篤周,台灣學者。
郭慶秞,民國玉山縣縣長(少校團長),解放後公路局工作至退休。
郭慶秋,民國江西省高院大法官。
郭子華,民國時期糧庫主任,曾為了維護地方治安架機槍呵阻擋傷兵鬧事,解放前夕逃往香港,後輾轉澳門定居,80年代初期為本村第一位探親華僑。

歷史遺蹟

復古堂

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郭子章為紀念冠朝開基始祖郭整而建,整個復古堂分前中後三棟,每棟都是前後廳中間為天井的格局,破四舊期間被拆毀,位置:冠朝糧站近馬路大半,原郭子華80年代所建房子(施醫生診所)為復古堂前院,門口為大池塘。

讀書台

宋代郭佺、郭之美二位先祖讀書的讀書台,在明代萬曆年間郭子章大力組織族人重修,宋代至民國年間均為郭氏子弟學堂,解放後歸集體所有,變更為養豬場,90年代建民房徹底毀壞,位置:橋頭十二隊郭志梅家。

大司馬第

萬曆年兵部尚書郭子章的府邸,俗稱:“官廳”,位置:大司馬。

松毛崗

橋頭段珠凌江對面河州最高處,民國年間此處有殺AB團。

無險廟

湖頭村珠凌江中間,相傳是廟,因河堤崩塌,現位於河中。

鍋廠

解放前以及文革初期均為鍋廠,雲亭書院改為中學後,鍋廠改為國小,即冠朝中心國小。

雲亭書院

雲亭書院就是現在的冠朝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