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31畝(其中:田1508.4畝,地322.6畝),人均耕地0.4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水面面積730畝,其中養殖面積730畝。
基礎設施
冒合村委會已實現五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整個村委會共有1628戶通自來水,1628戶通電,13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83戶;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數1039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72戶。
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到鎮政府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整個村委會共有195戶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60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6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1萬元,占總收入的10%;畜牧業收入512萬元,占總收入的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160頭,肉牛5頭,漁業收入415萬元,占總收入的10%;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05%;第二、三產業收入1873萬元,占總收入的42%;工資性收入1020萬元,占總收入的23%。農民人均純收入375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4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556人,到省外務工2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雲南省內、省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16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628戶,鄉村人口5485人,其中男性2577人,女性2908人。其中農業人口5421人,勞動力358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808人,彝族1522人,其他民族15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986人,參合率91%;享受低保4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4614平方米,擁有教師46人,距離鎮中學0.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09人,其中小學生661人,中學生24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39人其中男黨員114人、女黨員25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79人。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環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