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三農”問題

吳 象 1922年生,1938年入延安抗大。次年夏,曾任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編輯,《山西日報》總編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談“三農”問題
  • 主講人:吳象
  • 講座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 講座時間:2003.10.25
主講人,講座地點,講座時間,講座時長,講座類別,關鍵字,組織單位,主講人簡介,內容摘要,

主講人

吳象

講座地點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講座時間

2003.10.25

講座時長

125 分鐘

講座類別

農業

關鍵字

農業 農業經濟 三農

組織單位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家圖書館分館)

主講人簡介

70年代後期先後任中共山西省委和安徽省委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80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1982年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七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顧問等。主要著作:《陽關道與獨木橋》、《論中國農村改革》、《農村改革與農村商品經濟》、《從昔陽到鳳陽》、《再談農村改革與發展》、《農村改革實錄》等。

內容摘要

一、“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嚴重性和緊迫性: 1、李昌平上書和朱鎔基兩次批覆; 2、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成為時代的呼喚; 3、不能只見城市的高樓大廈,不見農村的大量撂荒; 4、今年三月,黨中央、國務院宣告把“三農”問題放到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來,進行城鄉統籌的戰略調整。二、為什麼80年代工農、城鄉收入差距一度縮小後又繼續擴大?90年代整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而農民負擔不斷加重,收入不斷減少?事實和數字,令人不安的發展趨勢。三、基層機耕人員的惡性膨脹是“三農”問題日趨嚴重的主要癥結。縣級半數以上是吃飯財政,開支缺口轉嫁底層;鄉鎮和村兩級負債度日,越積累負債越重;非法的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四、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三農”問題的根源在於計畫經濟時代形成的歧視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市場經濟代替了計畫經濟,但舊體制、舊觀念仍起作用,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各方面還有很大影響。中央指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不僅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抓住了問題的癥結,使問題的解決有了真正的希望。五、全面小康應該是全民共享的小康,目前達到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開闢農民非農就業門路,讓農民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