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

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

《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先聲:鄧小平在1975,驚變:中國1975,徘徊:華國鋒色彩的1977,前奏:討論真理標準的1978,轉折:偉大的里程碑矗立在1978,包產到戶:一場飢餓引發的深刻變革,1979:萬象更新,1980:政壇風雲激盪,1981:撥亂反正完成。

基本介紹

  • 書名: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
  •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 頁數:599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世界出版社
  • 作者:李艷 熊志勇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00487X, 978750900487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套裝上下冊)》是由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李艷,歷史學碩士,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馬列理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當代史的教學與研究。曾出版《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執政黨建設》、《蔣介石與宋美齡》等專著,合著《口號與中國》、《再生中國》等,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熊志勇,歷史學博士。現為海軍工程大學訓練部高教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出版《大寨紅旗的升起與墜落》(合著)、《從邊緣到中心——晚清社會變遷中的軍人集團》、《再生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前後後》、《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等著作十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一、先聲:鄧小平在1975
1-1 鄧小平發出全面整頓令
萬里勇當“開路先鋒官”
1-2 鋼鐵工業聞風而動
農業戰線風雷激盪
1-3 人民子弟兵提防野心家
教育革命“老九不要走
1-4 評《水滸》宋江架空了晃蓋
反“右傾”桃花源人再下沉

二、驚變:中國1976
2-1 “你辦事,我放心
政壇“黑馬”華國鋒
2-2 “過去”與“既定”區分正邪
以快打慢“四人幫”伏法
2-3 舉國揭批“四人幫
廣場興建紀念堂

三、徘徊?華國鋒色彩的1977
3-1 兩大問題如芒在背
“兩個凡是”赫然出籠
3-2 華國鋒主導三月會議
鄧小平復出三中全會
……
四、前奏:討論真理標準1978
五、轉折:偉大的里程碑矗立在1978
六、包產到戶:一場飢餓引發的深刻變革
七、1979:萬象更新
九、拔亂反正完成在1981

文摘

“文化大革命”之初,鄧小平被錯誤地打成“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下放江西。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昌步兵學校,工作在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廠校兩地之間的田間踏出了一條堅實的“鄧小平小道”。
“等待”。在這條坎坷的小道上,鄧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正是在這三年的思考中,使鄧小平率先達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也正是這種思考的深度和等待的高超藝術,醞釀和造就著20世紀中國“世紀偉人”鄧小平。有人說,中國後來發生的許多事情,就是從這條小道延伸出來的。芬蘭政府首相曾這樣說:“我們芬蘭語中有個特別的辭彙:忍耐。含意是擁有崇高的信仰,對為之奮鬥的事業充滿信心。這個忍耐與信仰便是鄧小平的財產。”
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失敗。一線陽光穿雲而出,籠罩中國大地上空的“左”傾濃霧,被撕裂出一條光明的縫隙。
1972年1月10日下午,毛澤東抱病參加陳毅的追悼會時,對陳毅的夫人張茜說:陳毅是個好同志……鄧小平的性質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表明毛澤東對鄧小平的看法有所轉變。在場的周恩來聽後十分高興,隨即暗示陳毅的子女們想辦法把這個信息傳出去,以製造輿論,為正在江西的鄧小平復出創造條件。

序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斗轉星移,桑田滄海。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冰雪消融,人面桃花。
時光飛逝,30多年彈指一揮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一個使用率極高的術語,已經成為我們人民共和國自身歷史嬗變的一個象徵。儘管在當時,誰也沒想到,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竟是如此重大——它成為新舊時代轉換的一個標誌,成為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史上一座偉大的里程碑。
歲月如歌。“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
如歌的歲月,依舊化不開、反而加重了我們那種心繫1978年的濃濃的情結,於是,我們提起了筆,為著不能忘卻的紀念,為著回顧歷史的經驗,更為著面向未來的使命。
之所以如此,還因為30多年的光陰已不算太短,面對光榮與夢想,我們所說、所做已經很多很多。而回首往事,我們所思、所寫也可以多一些厚重,少一些隱晦,對這段極其重要而難忘的歷史,作出客觀地透視、理性地沉思、真實地再現。
新舊時代轉換的鏡頭最先定格在1976年。當毛澤東溘然長逝,遺留下的是“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理念與“天下大亂”而未能實現大治局面的現實。在27歲的社會主義中國,人們祈盼著毛澤東後時代的合格領路人。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華國鋒來了,揣著“你辦事,我放心”‘的接班證書,罩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光環,但實踐證明,他只是毛澤東的寄託,而不是歷史的選擇。在理應“改天換地”的歷史關頭,華國鋒沒有表現出必需的勇氣、智慧與能力……
“文化大革命並沒有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抓綱治國”……“兩個凡是”誕生了。在本該撥亂反正的關鍵時刻,“兩個凡是”再陷人們的思想於囹圄,真理依舊錯位,靈魂依舊放逐。
難道東方的雄獅還要繼續酣睡?
難道蔚藍的地球真要遺忘文明古國?
堂堂中央之國面臨著一個嚴肅的歷史課題——再生與振興!
十年噩夢畢竟警醒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中國落後了的警醒,對“左”傾泥沼的警醒,引發了奮進的激情和艱苦的鬥爭。終於,幾度沉浮的鄧小平再次復出了……
是人民選擇了鄧小平,是歷史選擇了鄧小平,是中華民族選擇了鄧小平。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曾經把1975年的中國導演為改革試驗田的鄧小平,在漫步“鄧小平小道”、“以觀後效”的等待與思索中,早已把握了中國龍的時代脈搏,懸壺濟世、高瞻遠矚。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春雷響過,一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延續著久已在地下奔突運行的博大喧響,山呼海嘯般地席捲神州大地。
從此,思想不再凍結,迷信難再盛行。
從此,天開雲散,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從此,月明風清,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一個偉大的轉折不可遏止地到來了!又一個“遵義會議”,轉折在北京。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改變了沿襲多年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方針,決定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與此同時,鄧小平作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的地位,得到實際上的確立。鄧小平時代開始了!
由此,鄧小平理論逐漸被全黨所認同並最終寫到了黨的旗幟上,改革開放成為其最鮮明的特徵;
由此,中華民族被置於一個亘古未有的全新的坐標系中,中國土地衍生出了一些千百年來不曾有過的東西。
於是,“包”字來到山水間,它將橫掃貧窮襤褸,帶來脫貧希冀。咬破手指、立下血書的18個小崗人,不僅沒有“哪個因大包乾進大牢”,反而成為誘發一場深刻的全面改革——“第二次革命”的新契機。
於是,落實政策,廓清冤案迷霧,還我朗朗乾坤。彭德懷並不“反黨”,劉少奇也不是什麼“叛徒、內奸、工賊”……一次又一次遲到的追悼大會在召開,一位又一位英烈的骨灰被放歸祭壇.一批又一批的無辜者被解放出監獄、“牛棚”。
於是,中國的南海邊演繹“春天的故事”,開啟夜郎門戶,走向五洋浩淼。小漁村深圳撕開對外開放的第一道口子,“經濟特區’沿著它所殺出的“一條血路”,大踏步地“向內地進軍”,中國融入了世界,世界融進了中國。
於是,有了巨人對巨人的評說,決議偉人歷史,解開“歷史難題”。是“非神化”,不是“非毛化”,毛澤東就是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旗幟永放光輝。
於是,“兩案”的審判台莊嚴搭起,還歷史以真實;,還正義以尊嚴,還人民以公道。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中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國充滿了昌盛與富裕,中國充滿了光榮與夢想。
或言,沒有對過去狂熱與迷離的幻滅,便沒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劃時代轉折;“沒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是為再生。
我們滿懷激情,試圖講好這個“再生中國”的故事。
作者
20111年5月於北京木樨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