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昭德(山東籍著名歷史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冉昭德(1906-1969),字晉叔,山東成武人,歷史學家。20世紀30年代起從事學術研究,是20世紀中期頗有成就的秦漢史專家,於《漢書》研究方面貢獻尤巨。不幸於1969年5月14日含冤去世,終年64歲。

冉昭德1906年出生於山東成武。1929年自山東省立第六中學畢業後,1931年考入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今山東大學前身)。求學期間他刻苦攻讀,在聞一多的指導和推薦下,完成並發表小說、論文多篇,還與同學臧克家、許星園、李桂生一起創辦了《勵學》雜誌。1934年畢業後,先後在山東惠民師範學校和濟南中學任教。抗戰爆發後,隨山東聯合中學師生輾轉流亡於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並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教育服務團。1941年,經陸懋德推薦進入西北聯大任教,1946年隨校遷往西安。新中國成立後,冉昭德在西北大學歷史系擔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自1955年至60年代中期,在中國史教學、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參與了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點工程的《漢書》校點工作,並與陳直一起編注了高校文科教材《漢書選》(中華書局1962年版)。生前發表論文26篇,並撰有秦漢史專著一部(書稿毀於“文化大革命”中)。

基本介紹

  • 本名:冉昭德
  • :晉叔
  • 所處時代:新中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山東成武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69年5月14日
  • 主要作品漢書選、冉昭德文存 
  • 主要成就:他參與了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點工程的《漢書》校點工作(日記中較為完整、詳細地記錄了此項工作的進展),與陳直一起編注了高校文科教材《漢書選》(中華書局1962年版)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工作單位:西北大學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紀念,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冉昭德(1906~1969年),字晉叔,祖籍山東省成武縣。他生於清末一個書香世家,先祖為孔子的高徒冉求。少年至青年時代,冉昭德在菏澤、濟南、青島等地求學。1926年自山東省立第六中學畢業,1929年與同學臧克家、王先進一道,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補習班,次年進入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學習。
創建於1901年的國立青島大學,素以風氣醇厚、治學謹嚴和思想活躍聞名於世。冉昭德進入青島大學文學院攻讀之際,正值祖籍山東蓬萊的教育家楊振聲出任校長。學校所聘教授皆為一時之選:如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是著名愛國學者聞一多,游國恩、黃淬伯、楊筠如、方令孺等知名學者亦在此執教。
冉昭德的少年和青年時代,正值軍閥混戰至國民黨專政時期,國家衰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先生愛國之情激盪於胸,執著追求報國之途。在菏澤六中讀書期間,冉昭德與王先進、田位東(中共早期在山東的領導成員之一)結為好友。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北伐軍進入山東之際,他參加了號召愛國師生加入北伐軍的宣傳、組織工作。他時刻企盼著國家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這種嚮往光明、追求進步的人生態度始終貫穿於他的一生。
在求學期間,冉昭德刻苦鑽研學業,在聞一多指導下,完成小說、論文多篇,其小說經聞先生的熱心推薦,發表於《東方雜誌》(上海)。此外,在校方的大力倡導之下,他和臧克家、許星園、李桂生創辦了《勵學》雜誌,並發表論文《蔡邕評傳》(1933年)和《<文選>中慘死的作家》(1934年),從此步入學術研究之途。
1934年大學畢業後,冉昭德先後在山東惠民鄉村師範學校和濟南中學任教。抗戰爆發後,他隨山東聯合中學、湖北中學、國立六中輾轉流亡於河南南陽、安徽碭山、湖北鄖陽和四川綿陽等地,並於1937年冬赴西安考察漢長安都城、宮殿遺址,蒐集西京史地文獻和考古資料。其後,他在四川三台地區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教育服務團。1941年,經陸懋德教授推薦,他來到當時暫居於陝南城固縣的國立西北大學任教,講授“中國通史”。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隨校遷往西安。
20世紀40年代初至新中國成立,是冉昭德學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他先後在《史董》、《文史雜誌》、《東方雜誌》等刊物上,發表《漢西京宮殿圖考》(1940年)、《水碓小史》(1941年)和《漢上林苑宮觀考》(1946年)等一系列高水平的論文;並在《中央日報》和《申報·文史副刊》上,與翦伯贊、呂思勉、胡適等學者開展學術爭鳴,研究內容涉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國通史等多個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
建國後,冉昭德繼續在西北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五十年代中期至“文革”爆發前,一直擔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在組織、領導中國史教學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長年於浩瀚的史料中辛勤耕耘,自覺鑽研馬列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理論,並以之指導教學與科研實踐,由此迎來了學術生涯的第二個高峰期。這一時期,他先後在《歷史研究》、《歷史教學》、《文史哲》、《光明日報》、《陝西日報》、《西北大學學報》、《人文雜誌》等報刊上發表了十餘篇論文,這些論文不僅體現出深厚的史學功底,也是他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科學理論、方法研究中國歷史問題的結晶。在秦漢史研究方面,他率先開設了相關課程,在諸如“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等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並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專著——《秦漢史》(手稿於“文革”中被毀)。此外,他還參加了多項由西北大學歷史系承擔的國家重點學術項目,如標點《漢書》、編選高校文科教材《漢書選》等工作。概言之,在二十多年的執教生涯中,冉昭德對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冉昭德先生為人忠厚、誠懇,治學勤奮、嚴謹。他一向對學生和青年教師的成長關懷備至,經常詢問他們的學習與研究情況,贏得了眾多學生的尊敬與愛戴。解放前,他曾兼職任教於蓬萊中學,為留居西安的魯籍青年創造學習條件。平時他也十分關心,社會青年的成長、進步,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歷史基礎知識,鼓勵青年們自學成才。遺憾的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學識精湛的學者,卻因為班固和《漢書》正名,在學術上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和指責;更在“文革”中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殘酷迫害,不幸於1969年5月14日含冤去世,終年64歲。

主要作品

《漢書選》(中華書局1962年版、2009年再版)
《冉昭德文存》(楊倩如編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人物紀念

1978年,冉昭德的冤案獲得平反昭雪,其生平事跡與學術貢獻得到了校方與學界的肯定,先後被載入《西大學人譜》(1991年)、《共和國奠基人名錄(陝西卷)》(1992年)和《陝西歷史學年鑑(1949~1989)》(1992年)。
2014年10月,《冉昭德文存》由其生前的母校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冉昭德生前發表的論文26篇、日記1部,及其親友、同事、學生的書信和回憶錄十餘篇,以及相關介紹、學術年譜和研究論文等。序言由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漢史專家黃留珠撰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王子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史研究》主編彭衛,前西北大學歷史系主任、文博學院院長彭樹智教授均為《冉昭德文存》的出版題寫了評論文字。
2015年12月4日,冉昭德生前的工作單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史研究》雜誌社共同舉辦“史學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暨《冉昭德文存》出版座談會”。會議由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陳峰教授主持,《中國史研究》主編彭衛研究員、陝西省社科聯主席趙世超教授、陝西省博物院原館長周天游教授、《冉昭德文集》編著者楊倩如、冉昭德先生的子女,以及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相關專業的教授和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人物評價

回顧冉昭德先生的一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政治上,他對於黨和國家無限忠誠,積極要求進步,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際仍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的科學理論與信仰。在學術上,他終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教育,在中國古代史、特別是秦漢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漢書》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即使面對巨大的壓力,他仍堅守一名史學工作者的勇氣、良知與信念。冉昭德對於班固和《漢書》的研究,不僅是其學術生涯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也是現當代“漢書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