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舊址

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舊址

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舊址是濮陽縣的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魯豫抗日救國總會舊址
  • 地理位置:濮陽縣
景點介紹,景點歷史,

景點介紹

冀魯豫抗日救國總會舊址,位於濮陽縣城新華街194號民宅中,是一幢清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占地600平方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直南地區在中共黨組織領導下,建立了許多抗日民眾團體。為了統一和加強對抗日救國民眾團體的領導,1938年5月,中共直南特委決定建立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直南特委指示,由清(豐)南(樂)邊東縣委籌備主持,召集邊東、邊西、大名、濮陽、長垣、濮縣、內黃等縣20餘名代表,在清豐六塔集開會,成立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會議推選邊東縣委組織部長安法乾為總會負責人。討論了救國總會章程,發表了宣言,號召各黨派、各階層、全體民眾團結一致,共赴國難。不久,侵華日軍撤出清豐、南樂縣城,中共直南特委決定撤銷邊東、邊西縣委,重新恢復清豐、南樂縣委,安法乾任清豐縣委書記。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即隨清豐縣委由六塔集搬進清豐縣城,在清豐簡師院內辦了兩期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基本上把清豐的國小教員、高小以上學生訓練一遍,發展了大批黨員,培養了大批抗日幹部。1938年7月,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在清豐縣城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研究部署救國會工作,充實了一些幹部。同時,各縣救國會都明確了專職負責人。
1938年8月,為利於統一戰線,團結丁樹本繼續抗日,直南特委根據丁樹本的要求,將總會由清豐縣城遷移到濮陽縣城。同時進一步加強了總會領導機構建設,健全了辦事機構。至年底,總會在濮陽縣又辦了兩期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訓練了數百人,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訓練結束後,除少數人留在總會工作外,大部分學員作為骨幹分配到各區、村,發動民眾,組建區、村救國會,開展抗日救國運動。同時,為加強基層組織、深入發動民眾、壯大抗日力量,以對付侵華日軍可能的大“掃蕩”,救國總會還組織兩個工作隊分別到濮陽縣東南文留一帶和西部沙區井店一帶開展工作。工作隊組織了宣傳隊、農會、青年團、婦救會、兒童會、自衛隊等抗日民眾團體,使直南地區抗日救亡運動進入廣泛深入發展階段。 1939年3月,丁樹本政治態度急劇變化,站在了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反動立場上。11月,總會決定要在濮陽再召開一次代表大會,丁樹本卻不提供會址和經費,還千方百計進行干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縣救國會發動民眾聲援支持總會,並組織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丁樹本被迫接見代表,答應了條件。接著,總會又去大名召開代表大會,衝破國民黨頑固派限制,把丁樹本強行解散的大名縣二區救國會恢復起來。
1941年7月,根據北方局決定,冀魯豫和魯西兩區合併,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改名為“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聯合會”(簡稱“抗聯”)。抗日戰爭勝利後,抗聯又改為“工農青婦聯合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