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抗1號

冀抗1號

冀抗1號是從太行山棗區地方品種婆棗中選育出的高抗棗縮果病的制乾大棗新品種,2008年通過鑑定。

冀抗1號是從太行山棗區地方品種婆棗中選育出的高抗棗縮果病的制乾大棗新品種,2008年通過鑑定。
果實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圓柱形,平均單果重16.5g,最大果重23.2g。果皮深紅褐色,較厚。果肉厚,近白色,肉質細。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5%,可食率97.8%,制乾率55.4%,制乾後的紅棗含總糖77%。
該品系早果豐產,適應性強,不必噴布任何防治棗縮果病的農藥。適於黃河以北棗適生區栽培。基本情況:本項目由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組織完成,2008年由河北省林業局組織鑑定,成果水平為國際先進。
主要內容、技術經濟指標及效益:
棗樹原產我國,是我國最具特色和優勢的果樹之一,但近年來縮果病、裂果及其引起的漿爛造成的危害愈來愈大,已經給河北省乃至我國的棗樹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著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棗縮果病病因比較複雜,公開報導的有輪紋大莖點菌、噬棗歐文氏菌、橄欖色盾殼黴菌、細交鏈孢菌、群生小穴殼菌、毀滅莖點黴菌等6種真菌和1種細菌。棗縮果病在棗果膨大期開始一直到棗果著色時均為其發病高峰期,防治期比較長。為防治棗縮果病,果農每年都要從6月下旬開始噴灑殺菌劑,每隔一個星期噴一次,一直防治到8月底9月初,共需噴灑殺菌劑10餘次,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目前藥物防治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還沒有實用高效的棗縮果病防治藥物,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好果率為50%~70%左右。
河北太行山區行唐、鹿泉、贊皇、井陘、阜平、唐縣、曲陽等地棗樹種植面積大,栽植棗樹品種也比較多。在多年的栽培過程中,有一些變異的抗縮果病的品種和單株。因此,將這些抗性品種引進到河北太行山區進行試驗,根據表現從中選擇抗病優良品種, 是目前防治該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一、選優標準與方法
1選優標準
1.1抗逆性強
在棗樹相對集中、管理水平相對較差的地區,周圍棗樹棗果大部分或均已發病,僅剩極少數棗樹及其根櫱子代果實均不發病,幾乎沒有果實發生棗縮果病、裂果病或果實棗縮果病、裂果病發生數量明顯少的。
1.2豐產性能好
樹體生長健壯,樹勢中庸。早果早豐。嫁接後1~2年見果,3~4年逐步進入盛果期。3年生棗股平均抽生棗吊3個以上,小棗吊/果比值1.5以上,大棗吊/果比值1.0以上。高產穩產。在正常管理條件下連年結果豐產,無大小年現象。
1.3果實品質優良
果個大小均勻一致。果實含糖量高,制乾後紅棗含總糖75%以上。制乾率高,制乾率50%以上,制乾的紅棗果皮柔韌。果形美觀,色澤深紅。
2選優方法
根據選優標準,採用初選---複選(包含抗病性測定)---決選的選優方法。
2.1抗性品種的初選
廣泛蒐集國內有記載的對棗縮果病有一定抗性的棗樹品種,同時在太行山大棗產區各縣進行調查、收集抗縮果病的優良品種和單株,並採集接穗。
2.2複選
採集初選的抗棗縮果病優良品種或單株接穗,在行唐縣、阜平縣、平山縣建立品種對比園,在省林科院內建立品種收集圃,將採集到的接穗高接到棗樹上,管理過程中不噴殺菌劑,觀察試驗品種對棗縮果病的抗性, 觀察其遺傳穩定性,通過自然淘汰的方式,篩選抗棗縮果病品種。
2.3棗縮果病抗病植株的抗病性測定
在太行山大棗產區各縣採集病果,進行室內分離培養。利用分離到的病原菌分別在篩選出的抗性品種上進行室內、田間接種試驗,以檢驗選擇出的抗性品種對各種致病因子的抗性。
2.4決選
對初選的抗棗縮果病優良品系在大範圍內進行高接換頭,進一步進行對比試驗, 按照選優標準,對複選優良品系的各種性狀進行綜合比較、評定,篩選出表現最為突出的優良類型,進行新品種審定。最終篩選出抗性強、品質好、豐產的優良品種;建立試驗示範林。
二、選優結果
綜合各備選棗樹品種的抗病性能、豐產性能、果實品質等因素, 1號棗樹(暫定名“冀抗1號”)的綜合性能指標明顯優於其他品種,適於在太行山棗產區大面積推廣套用。
“冀抗1號”的經濟生物學性狀:樹勢中庸,乾性較強,發枝力弱。該品種果實圓柱形,平均縱徑4.1cm橫徑3.2cm,平均果重16.5g,最大果重23.2g, 果個大小均勻。果皮深紅褐色,較厚。果肉厚,近白色,肉質細,汁液多,味濃酸甜。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5%,可食率97.8%,制乾率55.4%,制乾後的紅棗含總糖77%,有機酸0.31%,Vc含量為5.57mg/100g,甜味鮮濃,果肉厚,富有彈性,果皮柔韌,色深紅光亮,皺紋細淺。
樹體較小,樹勢開張,樹冠自然半圓形,在一般棗樹適生栽培區能正常生長。進入結果期早,豐產穩產,當年生枝發育的結果枝具有良好的結實能力,野生酸棗嫁接苗當年可見果,棗樹高接換頭當年可結果,栽後3~5年進入豐產期,連續結果能力強。該品種在石家莊地區4月上中旬萌芽,5月下旬始花,6月上旬盛花, 8月中旬進入白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生長期95~110天左右。具有較強的抗棗縮果病能力,在成熟期無裂果,是比較理想的制乾品種。
三、項目實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
採用本研究篩選出的優良棗品種進行造林,管理過程中可以不噴任何針對棗縮果病防治的化學藥劑,每年可減少噴灑農藥7~10次,節約防治成本2000元/hm2,因此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棗是河北省主栽果品之一,現有面積25.0萬hm2,其中結果面積15.1萬hm2。本項目選育的“冀抗1號”制乾棗品種品質好、質量高、適合在太行山生長,無大小年現象,年年均可豐收。按照現有結果面積的1%推廣計算,可以推廣結果棗樹面積達1500hm2, 進入盛果期後,預計每年可產高品質鮮食棗810萬kg以上,按20元/kg計,棗區農民每年可獲得經濟效益16200萬元。
採用本研究篩選出的優良棗品種進行造林,每年可減少噴灑化學農藥7~10次,減少了化學農藥對棗果、大氣、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有效維護了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增加了棗果出口的機會,對發展河北省棗樹生產,改善生態環境條件,提高棗農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太行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