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憲彬

冀憲彬

冀憲彬,1946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廣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1959年,冀憲彬因傷病轉業回地方後,卻未接收到自己的檔案。在無法證明身份的50年中,冀憲彬卻從未拋下一位老軍人的情懷。近半個世紀,他帶領鄉親修路平田、栽樹致富,在家鄉釋放出戰場上未盡的激情與光熱。2008年,兒子幫其找回了遺失50年的檔案,老人也終於放下了心中難以釋懷的不安和無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憲彬
  • 別名:冀紅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人物簡介,初上戰場,屢立戰功,檔案丟失,軍旅生涯,找回檔案,

人物簡介

冀憲彬(又名),內丘縣侯家莊鄉天井村人,1928年生。 1946年參加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升任營參謀長,被授予上尉軍銜。1959年因病轉業到湖北省武漢市工作,後調轉到內丘縣,工作檔案被內丘縣武裝部在接轉關係中不慎遺失,查找多年無果,他被迫無奈回老家務農至今。
冀憲彬軍旅生涯13載,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作戰、進軍四川、貴州剿匪、抗美援朝等重大戰役,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數次,曾榮獲“開路先鋒”、“殺敵英雄”、“人民解放軍英雄獎章”、“戰鬥英雄紀念獎章”等多種榮譽稱號,當年曾是所在部隊聞名的戰鬥英雄。
檔案遺失讓冀憲彬這樣一位戰鬥英雄、革命功臣,從此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據檔案記載,一九五九年冀憲彬轉業到武漢時的月工資為109元)。使冀憲彬及其家人落入了政治上蒙難、經濟上苦難、身心上磨難的境地。
老人冀憲彬老人冀憲彬

初上戰場

1946年8月份,20歲的冀憲彬背著乾糧,步行數個日夜後,來到當時的河北省贊皇縣分區,加入了人民解放軍。入伍後,冀憲彬被分到了工兵排,負責在戰場上衝鋒時炸毀敵方的防禦工事。
時至今日,冀憲彬仍然清晰記得第一次上戰場時的情景。那次攻打元氏城,冀憲彬所在的工兵小組,要背著25公斤的炸藥,匍匐穿過一條地溝,炸毀敵方大門。然而,戰爭打響後很短的時間內,我軍就犧牲了3名工兵。“黑大個!你給我上!必須完成任務!”聽著參謀長在炮火聲中焦急的嘶吼,冀憲彬衝出戰壕,從犧牲戰友懷中奪過炸藥包,匍匐著衝進了敵方陣營。
轟!隨著一聲巨響,敵人防禦工事被毀,而冀憲彬也滿身是血地爬了回來。戰友一看,他褲子上有五個子彈穿過的洞孔。

屢立戰功

冀憲彬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廣戰役等大小30餘個戰役,多次因為表現出色受到表彰。在一次涉水過河的戰鬥中,需要由戰士在冷水中架起“人橋”,才能保證隊伍通過。冀憲彬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然而由於水溫過低,戰鬥結束後他昏倒在了水中。
從那時開始,冀憲彬就落下了胃部的病根,時時要忍受舊傷發作的痛苦。然而在戰鬥中,冀憲彬仍是每次衝鋒在前。1950年在雲南省剿匪戰中,他帶隊瓦解三個匪幫,為當地百姓除了大害。訊息傳回家鄉,當時的政府還專門為他送來了“殺敵英雄”的牌匾,還在其家門口唱戲慶祝。
雖然逐漸積功升到營參謀長,可因為病痛的折磨,冀憲彬多次入院臥床治療。1959年,冀憲彬所在部隊首長批示,命令其轉業回地方工作。

檔案丟失

1959年10月,冀憲彬轉業回到了家鄉,可他卻沒有收到轉回來的個人檔案,多次前往諮詢查找,卻總是沒有結果。
丟失了檔案,對當時的冀憲彬意味著無法在鄉鎮安排工作,必須回家務農,這無疑讓他心情無比沉重。可作為一名曾經的解放軍戰士,冀憲彬很快從消沉中振奮起來:“丟了身份證明,軍人情懷不能丟,我要為家鄉父老做出一番事業來!”
從此,在天井村村民通往更高質量生活的道路上,多了一位帶頭人。
冀憲彬
在天井村入村口處,有著用石塊壘出、層次分明的梯田,現在看起來,仍然要感慨工程的不易。而這是冀憲彬在30餘年前,帶領著鄉親們一塊石、一鋤土修出來的。在冀憲彬家裡,擺著“築路模範”的匾額,這是他連著28天站在凜冽的山風中修路,當地政府獎給他的。
“現在村里很多碗口粗的核桃樹、板栗樹,都是冀憲彬老人二三十年前種的,現在還能給村中增加一部分收入呢!”天井村現任村支書趙為鎖告訴記者,冀憲彬是他的上任村支書,多年來給村民辦了很多實事,在村中威信很高。

軍旅生涯

1946年8月,“根紅苗正”的冀憲彬從河北省贊皇縣參軍,榮幸地成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27旅工兵連戰士,第二年便火線入黨,到淮海戰役時,他已當上了班長。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打響,他所在的9縱由秦基偉司令員指揮,和第3縱隊一起奉命攻占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宿縣,古稱南宿州,是徐州南段和蚌埠之間的交通樞紐,城牆高厚堅實,敵人在四道城門周圍構築了堅實的碉堡。城牆內全部掏空,築成藏兵工事,數不清的小炮、輕重機槍、步槍密布在四周的工事內。城門外是一條三丈多寬的護城河,也叫“小淮河”。連著護城河的是城關哨長,東城門外還有一條東關街,東關街向前延伸三四里長,頂端有日本侵華時修建的兵營,俗稱“小東京”。宿縣縣城工事堅固,兵精糧足。駐紮有國民黨一個正規師、一個裝甲營及其它武裝近2萬人,武器精良。公路上有裝甲車橫衝直撞,鐵路上有鐵甲列車日夜巡邏,南有蚌埠為屏障,北有徐州幾大主力兵團作掩護,號稱“固若金湯”,要想攻破宿縣,談何容易。
老人說,攻城是從黃昏開始的,隨著一聲令下,上百門大炮頓時吼叫起來,火舌在天上織起上百道彩虹,砸向護城河的地堡和城牆之上。衝鋒號響起之後,戰士們一個個如猛虎下山,子彈打光了,用手雷炸,月光之下,只見刺刀相碰,火星四濺,血肉橫飛,驚心動魄。但是因為護城河太寬,部隊衝鋒受阻,即使衝過河岸也被城上城下敵人的火力壓制住。此刻,冀憲彬拿起鐵錘鋼釺和幾個工兵搭起了浮橋,兩邊戰士肩扛,底下他和5名水性好的戰士頭頂。敵人的炮彈不停地炸,戰士郝片的腸子被炸了出來,他鼓勵說:“郝片,咱是黨員,關鍵時刻不能倒下,腸子出來了也要堅持住。正是這座浮橋,確保了戰鬥的勝利,事後,他在醫院裡吐了多半洗臉盆臭水也沒有醒,部隊首長到醫院看望時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這個小班長救活,他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貴州剿匪 單刀入虎穴, 擊斃匪首劉玉安,救出眾鄉親,被人們譽為“孤膽英雄”
1950年初,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已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15軍在勝利完成了廣東、廣西戰役之後,45師從廣西橫縣出發,來到貴州納雍縣。那時,納雍雖然解放,但土匪橫行,殺害幹部,搶糧擾民事件不斷發生,作為45師工兵排排長,冀憲彬同時還擔任剿匪征糧武裝部納雍縣一區區長的職務。
有一次他帶著一個連在執行任務,途經深山時,被匪首劉玉安帶人包圍,當時土匪共有90多人,但被土匪煽動挾持到山上的民眾有200多人。這一帶地理位置獨特,綿延數百里的崇山峻岭中,不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岩洞,形狀千奇百怪,這些天然洞穴,便成了土匪與解放軍抵抗的堅固堡壘,也成了解放軍消滅土匪的極大障礙。
“硬拼肯定不行,土匪發現我們後,喊著要我們繳槍投降,派代表去談判。我急中生智,對戰士們說,我去給土匪談判,儘量把他們引誘下來,你看著我的白毛巾,只要我的白毛巾舉起猛落,你們就開火,不要管我。安排好之後,我便向土匪走去,土匪見我一人前來,沒帶槍枝,只帶一把腰刀,以為我有誠意,但我還要裝著很不情願的樣子,和土匪討價還價。說投降可以,但必須保證我們戰士的人身安全。同時,我一邊談也一邊摸清了土匪的火力。土匪槍不少,但都是步槍和手槍,遠不如我們武器裝備精良,這一看我心裡有了底。為了不傷及民眾,我說,我們投降了,你敢不敢帶著你的人去我們那邊看看。匪首劉玉安說,有什麼不敢,有你在我們身邊我怕什麼。說完劉玉安就帶著大部分土匪順著山坡下來。當走到有效射程之內時,我猛舉快落毛巾,在我就勢滾下山坡的一瞬間,解放軍的3挺機槍、16支衝鋒鎗、多支步槍、3門迫擊炮一陣猛轟猛射,除幾個僥倖逃脫外,匪首劉玉安和幾十名土匪被當場擊斃。此戰鬥繳獲土匪長短槍25支,而我方無一人傷亡。事後,師里專門開會表揚了我,說我解救了鄉親,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並給我記甲等功(一等功)一次。後來,我們就分片包乾發動民眾,幫助建立區鄉政府,為即將開展的土地改革打下基礎。”老人如數家珍地講述,不由得讓記者心生敬意。
抗美援朝,我蓋的營房成了樣板房,師部在連里召開現場會,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許多戰士在戰場上流血犧牲都沒有獲一等功,而我卻因此獲殊榮
貴州剿匪和地方工作籌建結束後,冀憲彬被部隊保送,先後到第七步兵、第六步兵、第二步兵學校學習3年。1954年入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軍第7師21團1營3連副連長。之後他被授予上尉軍銜。1956年2月,因工作成績突出,又被提升為21團3營參謀長。
“在朝鮮戰場,我並沒有直接參加戰鬥,卻不斷升職,並且還立了一等功,很多人都不相信,但這是事實。”
冀憲彬老人說:“韓戰從1950年10月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後戰爭就結束了,但第1軍奉命留了下來。我來到1軍7師21團1營3連之後,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營房,幫助朝鮮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和自救工作。大家都知道,戰爭後的朝鮮千孔百瘡、一片廢墟,部隊和老百姓都沒有房子住,大多數人只能住在帳蓬里。夏天還好說,可一到了冬天,戰士們就受不了,腳傷、手傷,還有凍瘡。這時,國內支援朝鮮的基建物資都已到位,當時上級要求各營先建一處營房試試,並且要求是瓦房。你知道,瓦房在咱華北平原到處都是,但在朝鮮就不一樣了。三連線到任務後,在我的指揮下,戰士們搬磚的搬磚,和泥的和泥,並根據朝鮮的氣候條件,對原圖紙進行了改進。一是對牆體進行了加厚,多寬了一磚,這樣能對屋內起到保溫作用。二是加大了門與窗之間距離,使建築結構更加適用堅固。由於我們建的營房又快又好又漂亮,師里在我們這裡開了現場會,要求其他營房以此房為樣板進行建造。事後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許多戰士在戰場上流血犧牲都沒有獲一等功,我卻因為蓋了幾間房子而獲此殊榮。我不要,但領導說你雖沒有在戰場上流血,但你蓋的房子實用、實惠,使多少戰士們的身體有了健康保證,你說算不算功。更沒想到的是,很快便又被提升為營參謀長,直到現在我都感覺名不符實。”
50年,整整半個世紀,英雄無名,卻戰功赫赫,南征北戰13年,殺敵無數,從少年到白頭,檔案無語淚有聲,讓我們鄭重地舉起手,向英雄致敬!
50多年前,他曾是所在部隊聞名的特等戰鬥英雄。參加過“黃河橋戰鬥”、“淮海戰役”、“渡江作戰”、“進軍四川”、“貴州剿匪”、“抗美援朝”等眾多戰鬥、戰役,因作戰勇敢,屢建奇功。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多次,曾榮獲“開路先鋒”、“戰鬥英雄”、“人民解放軍英雄獎章”、“戰鬥英雄紀念獎章”等多種榮譽稱號。這一切——
因為沒有檔案,他不僅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反而被加上歷史不清楚、逃兵等多種罪名,六次被批鬥,妻死父亡,兒子受牽連,但他對赫赫戰功隻字未提

找回檔案

即便冀憲彬不理會,村中仍時時傳出流言蜚語,“老冀有可能是逃兵哩!要不現在怎么連當過兵的證明都沒有?”不經意間聽到這樣的話,冀憲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老父親落寞的眼神,在兒子冀建剛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幫父親找到檔案!別的不圖,就為證明那份為百姓扛過槍的榮譽!”從2002年開始,冀建剛的足跡遍布山東、北京、四川等地,查訪父親當年所在的部隊,探尋父親當年的老戰友。吃了多少苦,只有冀建剛自己知道。
2008年5月,在原武裝部舊址的廢棄倉庫內,找到了兩袋舊檔案。塵封的檔案袋上,標註的都是其他人的名字。
然而冀建剛細心的妹妹下意識地打開了其中的一個檔案袋,裡面滑落出的一張紙上,竟然有父親冀憲彬的照片!
當時,冀建剛和妹妹放聲大哭,49年來,終於可以向鄰居街坊證明:父親冀憲彬曾是一名光榮的軍人!摸著兒子為自己帶回來的彩色複印件,冀憲彬全身顫抖,不停地呢喃著“好、好”,淚水無聲地滴灑在一頁頁檔案上……
照片上,年輕時的冀憲彬英氣勃勃,在檔案頁上,還能看到前中央軍委委員、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的印章。
談起49年來塵封的記憶、49年後重新找回身份的經過,冀憲彬說:“現在能重新向鄉親們證明我確實曾是位軍人,我感到無比欣慰。近半個世紀以來,我沒有一天忘記自己曾經的軍人身份,能為百姓父老做些事,我已經很滿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