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方案設計與比較

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方案設計與比較

《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方案設計與比較》是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由魏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方案設計與比較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魏楚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科學設計中國地區碳排放權分配方案需要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並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當前國際碳排放權分配方案中對公平原則的爭議、我國失衡的區域發展現狀,以及此前在節能減排目標分解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對未來碳排放權的地區分配方案進行科學設計和選擇。.本項目研究首先基於環境生產技術和全要素生產率理論,建立了地區二氧化碳邊際減排成本函式,結合國際碳排放權公平理論,提出了一個包含公平與效率維度的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框架;在此基礎上,分別構建出公平優先、市場交易、效率優先、公平補償和綜合指數分解三種區域碳排放權分配方案,並逆向推斷出我國決策者對公平與效率的偏好分布;進一步地,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為準則,建立和開發以福利最大化為目標、面向不同碳排放約束條件的動態評價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從而識別出最優分配方案,並對我國現有的碳約束目標分解方案進行綜合評價。

結題摘要

中國已承諾到2030年左右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如何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公平、有效地分配區域碳排放權,並保障各地區有動力、有能力、低成本地完成減排目標,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本項目致力於回答三個科學問題:一是我國區域碳排放現狀和未來趨勢如何?二是我國區域碳減排的潛力與成本怎樣?三是如何設計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區域碳排放權方案?項目的主要發現如下: 首先,核算了基於區域和行業的CO2排放,並識別了其驅動因素。從區域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是影響CO2排放的主要動因,能源結構、貿易開放和城鎮化進程的影響不顯著;從產業來看,能源轉化、工業和交通是最主要的排放源,工業又以金屬製品、非金屬製品和化工為主要排放部門,產出規模擴張是導致CO2增加的主要原因,產業結構調整、部門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O2排放,但不足以抵消產出規模效應,能源結構和碳排放係數效應也減緩了CO2排放,但影響程度很小。未來產業政策應重點控制工業規模,最佳化內部結構,同時要提升能源效率,最佳化能源結構。 其次,考察了CO2邊際減排成本及影響因素,並進行了情景模擬。在微觀層面,火電廠的邊際減排成本與規模、年齡及煤炭比重負相關,與發電技術正相關;從區域層面來看,CO2邊際減排成本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間呈U型關係,與工業結構、能源強度、碳排放強度負相關,同勞均資本強度正相關。為了實現2020年CO2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將導致CO2邊際減排成本上升51-57%。由於企業、區域間的邊際減排成本存在極大的異質性,因此採用市場手段將有效地降低整個社會的減排成本;此外,減排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可以通過消除無效率來實現“控制CO2排放”和“保障經濟”的雙贏。 最後,評估了節能減排潛力,模擬和比較了不同的地區排放權分配方案,逆向推斷出決策者的公平偏好。節能減排政策顯著改變了大型、國有發電企業的節能減排潛力,但出現了鞭打快馬效應,對那些具有更大節能減排潛力的小型、非國有電廠沒有予以覆蓋;基於五種情景模擬了碳排放權區域分配(絕對公平、公平優先、公平-效率兼顧、效率優先、絕對效率),發現決策者對公平的偏好將決定分配結果;十二五碳強度的地區分配中,中央與地方存在嚴重的博弈,決策者部分考慮了公平(經濟水平),但沒有考慮排放責任和減排效率,此外還考慮了政治因素(少數民族地區、環境衝突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