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拼音:diǎn)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典的古字形像雙手捧著竹簡的樣子,本義是指有垂範價值的重要文獻書籍。典籍的內容是要人們信奉遵守的,因此引申為常道、準則,進而引申出制度、法律義,又引申為禮節、儀式和典禮。由典籍本義還引申出典故、故事、典雅、古樸等義。由準則義引申出動詞主持、掌管義,也引申出抵押、典當(dàng)義。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
- 漢語拼音:diǎn
- 注音字母:ㄉㄧㄢˇ
- 平水韻部:上聲十六銑
- 部首:八
- 筆畫數:2+6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字:敟、䓦、𠔓、𠔩、𥮏、𠔰
- 統一碼:基本區-5178
- 五筆:MAWU
- 倉頡碼:TBC
- 鄭碼:IDEO
- 四角碼:55801
- 字級:一級(1092)
文字溯源
詳細釋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名詞 | 指可以作為典範的書籍。 | classics | 詞典;引經據典 | |
標準,法則。 | norm;canon;law | 典範;典章;典型;明正典刑 | ||
鄭重舉行的儀式。 | ceremony | 《國語·周語下》:“若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 | 典禮;盛典;大典;慶典 | |
詩文等所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 allusions | 用典;出典;詞華典贍 | ||
形容詞 | 〈文言〉優美不粗俗。 | refined | 典雅;典則俊雅 | |
動詞 | 〈文言〉掌管;主持;任職。 | be in charge of | 《尚書·多方》:“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司馬光《蘇騏驥墓碣銘》:“以公素善武事,加習邊務,遂改供備庫副使,知威勝軍事,繼典嵐、莫、石、鳳、夔五州,皆著聲績。” | 典試;典獄 |
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不付利息,議定年限,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 mortgage | 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袁死後才和家裡通信。只記到借人手寫信來典田還賬。” | ||
〈文言〉指當鋪。 |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有個矯大戶家,積年開典獲利,感謝天地,欲建典壇齋醮酬答。”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廣韻
康熙字典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韻系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典 | 山 | 上聲 | 二十七銑 | 先 | 端 | 開口呼 | 四等 | 全清 | 多殄切 | tiɛn | |
集韻 | 典 | 山 | 上聲 | 二十七銑 | 先 | 端 | 開口呼 | 四等 | 全清 | 多殄切 | tɛn | |
殄 | 山 | 上聲 | 二十七銑 | 先 | 定 | 開口呼 | 四等 | 全濁 | 徒典切 | dɛn | ||
中原音韻 | 典 | 上聲 | 先天 | 端 | 全清 | tiɛn | ||||||
中州音韻 | 上聲 | 先天 | 當璉切 | |||||||||
洪武正韻 | 典 | 上聲 | 十一銑 | 先 | 端 | 都 | 全清 | 多殄切 | tien | |||
殄 | 上聲 | 十一銑 | 先 | 定 | 徒 | 全濁 | 徒典切 | d‘ien | ||||
分韻撮要 | 典 | 陰上 | 第一先蘚線屑 | 先 | 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