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2013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2013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主要講述了,中國茶文化絢麗多彩,歷久彌新。茶道相沿成習,久盛不衰,沏茶,賞茶,飲茶,一直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是一部關於中國茶典、茶史、茶藝、茶飲、茶具、茶事的實用指南,涵蓋幾大茶類、各種名茶、烹茶取水、品茗器具,以及特色茶藝等茶道常識。詳細、全面的茶學知識和豐富、精美的插圖幫助讀者了解品茗的方法與意境,享受茶道的美好與永恆。《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不但可以作為愛茶人士的學習參考用書,還可以作為家庭茶事百科,速查速用,十分方便。同時,也可以作為茶事禮儀的入門指導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藏:茶道常識全知道
  • 作者:王禹翰 吳昊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頁數:29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7025185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序言,

圖書目錄

說茶之述略
概說
茶樹
起源
適生條件
茶葉分類
綠茶
綠茶概況
烘青、曬青、蒸青
炒青綠茶
綠茶名稱
紅茶
紅茶概況
小種紅茶和功夫紅茶
紅碎茶
青、黃、黑、白茶
烏龍茶
黃茶、黑茶
白茶及其他茶
制茶
綠茶製造
紅茶製造
烏龍茶製造
白、黃、黑茶製造
茶區
茶區劃分
西南茶區
華南茶區
江南茶區
江北茶區
說茶之尋茗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洞庭碧螺春
信陽毛尖
君山銀針
黃山毛峰
武夷岩茶
安溪鐵觀音
都勻毛尖
祁門紅茶
六安瓜片
安徽
太平猴魁
屯溪綠茶
涌溪火青
敬亭綠雪
老竹大方
休寧松蘿
瑞草魁
浙江
平水珠茶
顧渚紫筍
金獎惠明
徑山茶
日鑄雪芽
婺州舉岩
鳩坑毛尖
安吉白片
江西
廬山雲霧
寧紅功夫
井岡翠綠
婺源茗眉
狗牯腦茶
麻姑茶
龍鬚茶
九龍茶
江蘇
金壇雀舌
蘇州茉莉花
二泉銀毫
無錫毫茶
南京雨花茶
湖南
桂東玲瓏茶
湘波綠
韶山韶峰
安化松針
高橋銀峰
湖紅功夫
四川
峨蕊
文君嫩綠
蒙頂茶
巴岳名茶
峨眉竹葉青
雲南
雲南普洱茶
滇紅功夫
南糯白毫
雲南沱茶
湖北
恩施玉露
仙人掌茶
隆中茶
宜紅功夫
福建
白毫銀針
武夷大紅袍
福建鐵觀音
福建茉莉花
武夷肉桂
南安石亭綠
天山綠茶
政和功夫
廣東
石古坪烏龍茶
鳳凰水仙
鳳凰單樅
嶺頭單樅
嶺頭奇蘭
英德紅茶
廣東紅碎茶
其他
凍頂烏龍
六堡茶
桂平西山茶
南山白毛茶
遵義毛峰
秦巴毛尖
白沙綠茶
珠峰綠茶
烹茶之選器
流變
溯源
唐代茶具
宋代茶具
元明茶具
清代茶具
材質
青瓷茶具
白瓷茶具
黑瓷茶具
彩瓷茶具
木魚石茶具
竹木茶具
玻璃茶具
搪瓷茶具
金屬茶具
紫砂茶具
種類
茶壺
茶船
茶盅
小茶杯
杯托
其他主茶具
輔助用具
相關用具
烹茶之擇茶
大類特徵
綠茶
紅茶
烏龍茶
黑茶
黃茶
白茶
評審方法
乾看外形
濕看內質
外形評語
色澤評語
湯色評語
香氣評語
滋味評語
葉底評語
審評常用副詞
特定鑑別
真假茶
新陳茶
春秋茶
高山茶
烹茶之取水
觀點
清、活、輕
甘、冽
泉水
江湖水
雨雪水
軟水與硬水
生活用水
人工水
名泉
廬山康王穀穀簾泉
廬山招隱泉
無錫惠山泉
揚州大明寺
“天下第五泉”
鎮江中泠泉
青島嶗山礦泉水
蘭州皋蘭五泉
杭州虎跑泉
杭州龍井泉
泉州清源山泉
宜昌黃牛泉和蛤蟆泉
浠水蘭溪泉
武漢伏虎山卓刀泉
廣州雞湯泉
井潭
三眼井
鄂城菩薩泉
洞庭君山柳毅井
邛崍文君井
成都薛濤井
飛瀑
黃山三瀑
石樑飛瀑
劍池飛瀑
金華三洞瀑布
玉龍飛瀑
壺口大瀑布
茶藝
茶法流變
煎茶法
煮茶法
點茶法
泡茶法
泡茶茶藝
壺泡茶藝
蓋杯(蓋碗)茶藝
玻璃杯茶藝
功夫茶藝
泡法類別
傳統式泡法
安溪式泡法
潮州式泡法
宜興式泡法
詔安式泡法
大類茶泡法
綠茶泡法
花茶泡法
白茶泡法
黑茶泡法
紅茶泡法
黃茶泡法
緊壓茶泡法
茶藝儀程
備茶
置茶和潤茶
奉茶
品茶
續水和收具
大類茶藝
綠茶茶藝
烏龍茶茶藝
紅茶茶藝
花茶茶藝
黃茶茶藝
特色茶藝
碧螺春茶藝(上投法)
黃山毛峰茶藝(中投法)
西湖龍井茶藝(下投法)
普洱茶茶藝
福鼎大白茶茶藝
安溪鐵觀音茶藝
潮汕功夫茶茶藝
台式烏龍茶茶藝
中式烏龍茶茶藝
品茶之時宜
季節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茶禮
容貌與姿態
坐姿與跪姿
站姿與行姿
風度與禮儀
鞠躬禮
伸掌禮與寓意禮
情趣
古訓
十三宜
勻與巧
藝與質
神與美
中華茶道精神
茶文化
茶·歷史
淵源
兩漢
三國兩晉
南北朝
唐朝
宋元
明朝
清與民國
茶·著作
陸羽《茶經》
張又新《煎茶水記》
蘇虞《十六湯品》
蔡襄《茶錄》
黃儒《品茶要錄》
宋徽宗《大觀茶論》
錢椿年《制茶新譜》
田藝蘅《煮泉小品》
許次紓《茶疏》
陸廷燦《續茶經》
震鈞《茶說》
茶·民俗
待客
婚禮
祭祀
民族
茶·儒釋道
儒家
佛家
道家
茶·趣話
周武王茶稱貢品
孫皓以茶代酒
劉琨飲茶解煩憂
隋文帝飲茶醫頭痛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唐德宗始創茶稅
慧寂借茶釋禪意
“茶令”之由來
岳飛巧制姜鹽茶
普濟良方松羅茶
朱權行茶破孤悶
紀曉嵐巧用茶謎救親家
乾隆嗜茶趣事
碧螺春茶的美麗傳說
太平猴魁美名揚
“茶中之王”——武夷大紅袍
魯迅內山同施茶
梁實秋買茶獲益多

序言

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讀書又是一件愉悅的事。讀書是求知的理性選擇,同時,讀書又是人們內在自發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讀書者總會有不同的讀書體驗,但對經典之藏,對精品之選的渴求卻永遠存在。
傳統上,讀書是求學的手段,千百年來,人類知識的傳承,最重要的總是通過書籍的記載與傳述。因為有了書,人類才可以文脈延續,薪火相傳。西哲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而,先賢們都把讀書當作高尚而莊重的事情,賦予讀書神聖、光榮的使命感。故此,韋編三絕、懸樑刺股,以及鑿壁、囊螢、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學的典型,千百年來成為人們效法的楷模。於是,寒門學子挑燈夜讀,富家子弟潛心求學,或誠心拜師,或自學成才,諸如此類的事例,就成了激勵學子上進求學的傳說故事而廣泛流傳。
書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還能讓人感到身心的愉悅和快樂。在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極力去尋找各種承載文明的載體,來填塞文化需求的饑渴。一本殘破小書,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傳遞和閱讀,看完後仍意猶未盡,不忍釋卷。彼時,人們讀書如饑似渴,卻並無黃金屋、顏如玉一類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內心的精神需求,讀書的愉悅與快樂正在於此。仲春季節,讀書間隙,推窗而立,鳥語花香撲面而來,內心深處則有禾苗拔節的嗶剝之聲迴響;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讀書,搖扇驅蚊,自然能感受到心靈的清涼和愉悅;秋風瑟瑟,聽窗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嘬一口釅茶,想起“風聲雨聲讀書聲”的名聯,便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數九嚴冬,寒意砭骨,圍爐夜讀或雪夜捧卷,書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體驗到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悠悠遐思。
無論是求學求知還是尋求精神上的愉悅,讀書都是我們的一種心靈之旅,是接受自我內心的召喚和靈魂的導引上路,讓自己再次起飛得到新生的力量。變換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都會在我們讀過的書籍中出現,它們強烈地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正因為讀書之益,讀書之趣,我們才對書籍本身挑剔起來。試想,靈魂之伴侶如何可以等閒視之呢?一本書的好壞,總會有無數人來品評,既有芸芸眾者即興點評,又有專家學者細心解析,然而,書籍最終的裁定者是歷史而不是某一種潮流。隨著時光的淘汰,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漸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留在人們的案頭,成為經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隨我們的益友,多聞、博大、精彩而有趣,這樣的益友,需要人們用心地品讀,細心地篩選,最終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典藏”正是幫助讀者挑“益友”的一種嘗試,希望能把經典的、有價值的或者有趣的書籍放在讀者的案頭,讓它們像朋友一樣陪伴每一位讀者走上自己的心靈之旅。
當我們打開書本,走進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自然能夠體驗那種君臨一切的奇特感覺。此時心如止水,寧靜安然,恰如室外無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時,或擊案稱絕,或吟喔出聲,甘之如飴。願這“典藏”之作能給我們的心靈留下一塊綠蔭,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風雨亭,對抗龐大、蕪雜、紛繁的外界侵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