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鴞靜音飛行特徵規律與機理研究

典型鴞靜音飛行特徵規律與機理研究

《典型鴞靜音飛行特徵規律與機理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任露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型鴞靜音飛行特徵規律與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任露泉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鴞類以嚙齒類動物為食,為了捕捉獵物,具備靜音飛行的能力。這種靜音飛行能力,是經過漫長的進化,由其羽毛的特殊結構產生的。目前已發現鴞存在4種特殊的羽毛結構:翅膀前緣梳子齒形結構;後緣劉海狀結構;翅膀下面次級飛羽流蘇狀結構;鴞體表茂密的絨羽結構。獨特的羽毛結構產生了降噪效應,使其能夠靜音飛行。目前鴞的靜音飛行機理尚未研究清楚,其原因是鴞的飛行-噪聲特性沒有得到精確解析;鴞特殊的羽毛結構未進行多因素綜合研究。本項目運用生物運動實時捕捉分析方法,確定鴞飛行狀態參數,通過同步噪聲測量技術,研究鴞的飛行- - 噪聲特性,獲得鴞飛行- - 噪聲的內在特徵規律;運用仿真技術及風洞流場可視化方法,研究鴞羽毛多因素飛行降噪特性;分析仿真與風洞試驗數據,確定鴞羽毛特徵參數與飛行噪聲之間的內在關係,揭示鴞靜音飛行的機理。本項目的研究,可以破解鴞靜音飛行的密碼,並獲得靜音飛行 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結題摘要

降噪可以改善環境舒適性,較低的噪聲水平也是汽車、高鐵等產品品質的重要指標;降噪對於無人機、潛艇等還具有特殊的軍事意義,可以增加隱蔽性提高作戰性能。已有研究表明,鴞的飛行噪聲低與鴞的特殊羽毛形態、翅膀翼型參數及飛行方式有關。以鴞和雀鷹等作為試樣樣本,研究了鴞目鳥與非鴞目鳥的羽毛結構、翅膀翼型、飛行參數及飛行噪聲,初步揭示了鴞目鳥飛行降噪機理。同時運用鴞的降噪原理進行了風機葉片降噪特性擴展研究。 長耳鴞與雀鷹都是在翅膀前緣處的厚度最大,沿展向長耳鴞最大厚度比雀鷹更早向前緣靠近,雀鷹最大厚度與前緣距離比長耳鴞更小。長耳鴞翅膀從展向50%開始最大彎度位置逐漸向翅膀後緣靠近,而雀鷹最大彎度位置基本處於翅膀中間。雕鴞翼尖運動軌跡的連續性變化,使通過翼尖的氣流形成了渦旋結構,流體的運動為連續狀態,減小了氣流之間以及氣流與翼尖的不定常流動。雀鷹翼尖運動軌跡呈非連續變化,臨近極點時驟停,隨後開始反向運動。固定撲翼運動產生的噪聲高於撲翼飛行,長耳鴞進行固定撲翼運動明顯增加了低頻噪聲,而對於高頻噪聲影響不大。但雀鷹進行固定撲翼運動不但增加了低頻噪聲,同時增加了高頻噪聲。翅膀邊緣的梳子齒結構可降噪,其噪聲隨梳子齒展向夾角的增大而下降;梳子齒夾角和高度一定時,噪聲隨齒寬增加而下降;梳子齒夾角為30°、寬和高為1mm時,取得最佳降噪效果。長耳鴞翅膀只有翅膀根部後緣易發生邊界層分離,而雀鷹靠近翅膀根部的整個表面均易發生分離。雀鷹翅膀展向翼型相差較小,從翅根到翼尖,翼型厚度與彎度緩慢減小,各截面翼型表面分離方式較一致,展向分離強度不發生突變。雀鷹40%翼型的升阻特性最好,其次是長耳鴞40%翼型和雀鷹翅膀,長耳鴞翅膀升阻特性相對較差,但在0°攻角附近阻力係數很小,因而長耳鴞滑翔效率較高。長耳鴞、雀鷹及其40%截面翼型的噪聲在50Hz以及650Hz 兩頻段出現峰值。在攻角為20°時,雀鷹翅膀翼型及兩種40%截面翼型噪聲值達80-85dB,而長耳鴞翅膀翼型噪聲則大幅降至67 dB。運用鴞的降噪原理設計了仿生葉片,試驗結果表明,仿生葉片在降低噪聲的同時氣動效率也有所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