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

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

《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是2007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素循。本書是廣大空氣動力工作者的集體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
  • 作者:李素循
  • ISBN:9787118036718
  • 頁數:251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2
  • 裝幀:精裝
  •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是廣大空氣動力工作者的集體貢獻,但它反映了專題組的專家們從立題之初指導思路明確、制定選題原則適當,按系統工程組織在全過程中實施,直到後期堅持完成分析與整理工作等方面所表現的創新性工作是有價值的,因此得到863—702專家組的繼續支持,使得《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能夠順利出版。我希望《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的出版能進一步促進提高風洞生產數據的水平,為數值模擬方法提供認證工具,並能更多啟發航空航天型號設計師的靈感,從而儘快結束跟蹤階段,為世界的新型航空航天飛行器,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

編輯推薦

作為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畫的航天航空高技術領域支持的一個階段研究成果“典型外形高超聲速流動特性”這本書出版了,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我國863高技術研究項目的一個重點就是跟蹤世界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高技術的前沿,如何能有效地跟蹤少走彎路,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高技術,使我國的高技術真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需求。
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空氣動力學是發展航空航天高技術的先行官,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在這百年里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這樣,對於型號總(氣動)設計師來講還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計算結果,而必須依賴於大量地面風洞的試驗結果。為了設計性能更高的航空太空飛行器,對試驗數據的種類、精度、準度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試驗數據的差錯將導致很多不可預測的嚴重後果。
這本書看似一本數據集,其實際意義遠不至此。這裡討論的典型外型是目前世界各國已經研製成功或正在考慮的各種可能外形中具有代表性的外形。了解這些外形氣動性能的優缺點、吸收別國的經驗,是將來我們提出自己的氣動外形的先決條件。當然這裡提供的只是數據和初步分析,這些數據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這些數據的獲取和整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國內多座風洞,在很多空氣動力學工作者參加下發揚團隊精神完成的。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在已有調試工作的基礎上,提供了儘可能可靠的數據。書中還提供了風洞有關性能,所用感測器,測試系統特點和所用的數據處理方法,這些都作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們曾經把風洞分為生產性風洞與研究性風洞,當然其中沒有很嚴格的界限。一般講來,生產性風洞所用的型號模型,要能反映型號的一定細節,儘可能滿足各種相似參數的要求。所以一般說來生產性風洞的尺寸比研究性風洞尺寸要大,生產性風洞就是需要生產數據,直接為型號所用。由於型號尺寸愈來愈大,因而為了滿足相似性要求,例如雷諾數的要求,建設的生產性風洞尺寸也越來越大。事實上一切研究工作要用到型號上也要經過生產性風洞的檢驗,所以生產性風洞的精確度實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要把航空航天的技術發展好,這是一個非抓好不行的基礎。
這本“數據集”是廣大空氣動力工作者的集體貢獻,但它反映了專題組的專家們從立題之初指導思路明確、制定選題原則適當,按系統工程組織在全過程中實施,直到後期堅持完成分析與整理工作等方面所表現的創新性工作是有價值的,因此得到863—702專家組的繼續支持,使得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進一步促進提高風洞生產數據的水平,為數值模擬方法提供認證工具,並能更多啟發航空航天型號設計師的靈感,從而儘快結束跟蹤階段,為世界的新型航空航天飛行器,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

目錄

符號表
第1篇 緒論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研究大綱
1.3 大綱內容簡述
1.4 章節內容簡介
1.5 參加單位與項目負責人
參考文獻
第2章 風洞與模型/李素循董廣彪孔榮宗谷笳華姜作周
2.1 風洞簡介
2.2 模型幾何尺寸
2.3 模型照片
第2篇 雙橢球模型外形的力/熱環境實驗
第3章 雙橢球表面壓力分布(下吹式高超聲速風洞)
3.1 引言
3.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3.3 實驗過程
3.4 實驗結果與討論
3.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 雙橢球表面壓力分布(炮風洞)
4.1 引言
4.2 實驗條件、模型與儀器
4.3 實驗過程
4.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5 結論
第5章 雙橢球測熱實驗研究(激波風洞)
5.1 引言
5.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5.3 實驗過程
5.4 實驗結果與討論
5.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雙橢球測熱實驗研究(炮風洞)
6.1 引言
6.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6.3 實驗過程
6.4 實驗結果與討論
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篇 空天飛機的力/熱環境實驗研究
第7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壓實驗研究(下吹式高超聲速風洞)
7.1 引言
7.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7.3 實驗過程
7.4 實驗結果與討論
7.5 結論
第8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壓實驗研究(炮風洞)
8.1 引言
8.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8.3 實驗過程與數據處理
8.4 實驗結果與討論
8.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熱實驗研究(激波風洞)
9.1 引言
9.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9.3 實驗過程
9.4 實驗結果與討論
9.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熱實驗研究(炮風洞)
10.1 引言
10.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10.3 實驗過程:
10.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0.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篇 空天飛機氣動力特性實驗
第11章 空天飛機縱向與滾轉氣動力特性(下吹式高超聲速風洞)
11.1 引言
11.2 風洞、模型和實驗條件
11.3 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
11.4 實驗結果和討論
11.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空天飛機縱橫向氣動力特性(下吹式高超聲速風洞)
12.1 引言
12.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12.3 實驗過程
12.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2.5 結論
第13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力(炮風洞)
13.1 引言
13.2 實驗設備和測量系統
13.3 實驗過程和數據處理
13.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3.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4章 空天飛機模型測力(激波風洞)
14.1 引言
14.2 儀器與測量精度
14.3 實驗過程
14.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4.5 結論
第15章 跨超聲速風洞空天飛機模型測力(暫沖式風洞)
15.1 引言
15.2 實驗設備
15.3 實驗條件
15.4 實驗數據處理
15.5 實驗結果與討論
15.6 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分析
15.7 結論
第5篇 太空梭壓力環境與三維控制翼熱環境實驗
第16章 太空梭(機身、機翼)測壓實驗
16.1 引言
16.2 實驗設備、模型和測試儀器
16.3 實驗過程
16.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7章 三維楔形熱環境實驗
17.1 引言
17.2 實驗設備、模型與儀器
17.3 實驗過程
17.4 實驗結果與討論
17.5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