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的新異戊烯基黃酮的發現

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的新異戊烯基黃酮的發現

《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的新異戊烯基黃酮的發現》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李蓉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的新異戊烯基黃酮的發現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蓉濤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在抗炎免疫藥物的研究中,中藥因其藥效好、不良反應少及資源豐富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研究和開發新的具有抗炎免疫調節作用的天然藥物已逐漸成為熱點。.在本課題組已有化學成分和抗炎活性研究基礎之上,以靶向活性篩選為指導,以尋找相同化合物類型為分離目標,採用多種色譜聯用技術和波譜方法快速分離鑑定淫羊藿和七指蕨中結構新穎的異戊烯基黃酮類化合物,通過體外細胞因子試驗測定其抗炎活性。同時對前期工作中發現的具有明顯抗炎作用的化合物或其他高活性化合物通過對NF-κB和MAPK兩條通路激活作用的影響,初步研究其抗炎作用的機理。此外,通過T淋巴細胞膜表面標誌、DNA合成以及Thl/Th2主要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測定等,從分子水平初步測定其免疫調節作用,為發現靶點明確、高效低毒的抗炎免疫調節的活性先導化合物,為進一步開發新的治療與免疫力低下相關的抗炎藥物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對朝鮮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和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獲得了具有結構多樣性和新穎性的化合物,尤其是異戊烯基黃酮類成分,豐富了其化學成分的內容。從購自吉林省通化市的朝鮮淫羊藿葉中共分離鑑定了37個黃酮及其苷類化合物,包括9個新的異戊烯基黃酮類化合物。從采自吉林省臨江市花山鎮的朝鮮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離得到14個化合物,包括5個異戊烯基黃酮苷類化合物,其中1個為新化合物。從采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七指蕨全株中共分離鑑定了6個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其中neougonin A為新化合物。朝鮮淫羊藿中異戊烯基黃酮苷類成分的異戊烯基通常結合在黃酮母核的8位上(偶與7位成氧環),糖則通常結合在黃酮母核的3位和(或)7位,並以葡萄糖、鼠李糖和木糖多見;而七指蕨中異戊烯基與黃酮的連線位置則更具多樣性。 對前期工作中發現的具有顯著抗炎作用的化合物SY-1進行了抗炎作用機理研究。即在LPS 誘導的PAW264.7巨噬細胞中,研究了SY-1對炎症因子的調控作用。我們發現SY-1能夠抑制RAW264.7巨噬細胞中NO和PGE2的合成,能夠下調iNOS和COX-2蛋白的表達水平,並能夠濃度依賴性地降低LPS誘導的IκBα磷酸化作用。此外,為了理解SY-1抑制LPS誘導的炎症細胞因子產生的機制,我們對黃酮水平的提高和MAPK途徑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經LPS處理的實驗組,ERK, JNK, 以及p38的磷酸化水平顯著提高。與LPS對照組相比,SY-1明顯地降低了ERK, JNK, 以及p38的磷酸化水平。以上實驗結果說明SY-1是巨噬細胞中LPS誘導的NO和PGE2合成的有效抑制劑,有可能通過阻止NF-κB和MAPK激活來發揮抗炎作用。 我們還研究了異戊烯基黃酮分子結構與抗骨質疏鬆作用的關係,發現淫羊藿乙酸乙酯相中的有效段位及兩個異戊烯基黃酮類化合物,可顯著提高細胞分泌的鹼性磷酸酶水平,並促進具有成骨分化潛能的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礦化的形成,進而發揮其抗骨質疏鬆的作用。 已發表標註基金資助的學術論文16篇,其中SCI收錄11篇,發表中文核心期刊5篇;已錄用SCI收錄論文3篇,已錄用中文核心期刊1篇。授權發明專利6項,參編專著1部。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