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 語出原著:論語·子路篇
- 原著作者:孔子
- 原著年代: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
- 原著體裁:語錄體散文
- 涵義警示:惟正自身、行端品正
注釋,引申,
注釋
原文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拼音
【qí shēn bú zhèng ,suī lìng bù cóng 】
全句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篇》
釋義
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引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共中央把“正衣冠”作為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之一,意在強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加強自我約束、努力自我淨化、實現自我完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杜絕形式主義反對鋪張浪費。本應自覺遵守,結果卻要國家來作出硬性規定,真的是讓人深思。回想以往許多官員會上喊的要精簡節約,散會就鋪張浪費,節約喊了很多年,結果一直不見成效的原因就是其身不正,雖令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