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兵團戰士胸有朝陽
- 外文名:兵團戰士忠於毛主席
- 曲::王德全
- 詞::高思
作者介紹,背後的故事,歌詞,
作者介紹
王德全,66屆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生,1968年8月原本留校當老師的王德全被兵團選中,分配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師直中學當音樂教員。1969年5師組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將他調任宣傳隊隊長。據王德全回憶,《兵團戰士胸有朝陽》的詞作者就是當時5師的政委高思。
高思,1938年入伍,曾帶過文工隊,當他看到兵團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和娛樂生活極度匱乏,使一些來自大城市的知青思想上開了“小差兒”,就決定創作一首歌能將成千上萬的知青的思想和行動都統一起來。於是年過半百的高思就親自寫下了《兵團戰士胸有朝陽》的歌詞。他從屯墾戍邊和思想鍛鍊3個方面來抒發兵團戰士的豪情,每段歌詞基本上是4個字一句。其歌詞原本是三段,後被《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作詞李郁文改成兩段。
背後的故事
艱苦環境催生創作靈感
據王德全介紹,他曾與高政委的妻子一起演過樣板戲,所以高政委的妻子就推薦他為這首歌作曲。1971年的一天,高思對王德全說:“小王,你是音樂權威,給你半個月把曲譜上。”為了寫好這首歌,王德全就和知青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生活期間,他了解到這些知青中最小的僅14歲,最大的不過23歲,卻要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而在這些知青的身上卻體現出雖將美好年華獻給祖國,但卻無怨無悔的氣概和堅韌、向上的精神。王德全極力地搜尋能表現兵團戰士悲壯歷史和高昂激情的進行曲旋律。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王德全決定用俄羅斯的民族語彙來做主旋律。知青的生活非常艱苦,住著泥草房,一人二尺炕,一天三遍湯,宿舍還經常停電。可恰恰是在一次停電,王德全點燃蠟燭的時候來了創作靈感,讓他將對知青的感情傾瀉而出,一氣呵成寫成該曲。
1971年9月,《兵團戰士胸有朝陽》創作完成。1972年冬,該歌在5師會演上“一炮走紅”,各兵團用廣播教唱此歌,同年該歌被發表在《省優秀歌曲選》。1973年,被以國務院領導小組名義出版的《戰地新歌》收錄,由中國唱片社錄製發行。就這樣,這首歌從北大荒唱響全國,激勵千百萬上山下鄉的知青。1975年,該歌被《我們是毛主席的戰士》收錄;1993年,該歌被《北大荒人的歌》收錄;後又被北大荒50年歌曲精選《大荒回聲》收錄。儘管這首歌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但卻在那個年代統一了知青的步伐,將知青們的心連在了一起。
歌聲聯起戰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