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耕制】碧江怒族過去普遍保存的一種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耕制
- 所屬民族:碧江怒族
- 類型:生產方式
【共耕制】碧江怒族過去普遍保存的一種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
【共耕制】碧江怒族過去普遍保存的一種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一般是八戶人家共同耕種一塊土地,不計勞動多少,平攤種籽,平均分配。但也有少部分共耕土地,由於轉讓買賣,致使參加共耕的各戶土地分額不相等,結果形成按分私有、共同耕種,...
伙有共耕制主要有兩種生產組織形式:一種是以家族公有為基礎的伙有共耕。它是按家族血緣關係組成共耕小組,共同耕種家族公地或共同開墾的荒地,家族成員共同出種子和勞動力,收穫時按戶平均分配(有時也考慮到勞動數量和質量的因素)。另一種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伙有共耕,這是通過親友、婚姻或買賣關係結合起來的...
成都共耕投資有限公司 成都共耕投資有限公司於2003年12月1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孫文學,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產銷售:工程機械、電子元件、紙製品;投資諮詢服務(不含證券、期貨、金融)等。
平均分配,有些地區少量的水田、園地和常耕地已經私有;村社所有的山林、土地,村社成員有權開墾使用,共耕制度同私有自耕並存;村社頭人大多沒有脫離生產勞動,只有極少數較大的山官、頭人靠剝削為主要生活來源;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階級剝削關係,而是原始公社制殘餘。
在門巴族的農業生產活動中,集體輪作制和伙有共耕制普遍存在。所謂集體輪作制,是指本屬私人占有的耕地,卻採用集體輪作的方式耕種,多在刀耕火種上採用。互相借地不是幾戶人家之間的私人協商,而是全村各戶必須遵守的原則和應盡的義務。這種私人占有土地而集體輪種的耕作制度,是門巴族原始公社時期定期分配耕地的...
村團成員一時喪失勞動力在兩年以內者,村團在該成員勞動力尚未恢復的這段時間,有責任通過共耕制的辦法予以幫助。農民因年老或殘廢而不再能自己耕種土地時,便喪失其土地使用權,但可向國家領取贍養費。(7)土地應當平均使用,即根據當地條件,按勞動土地份額或消費土地份額把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土地的方式應...
在怒江傈僳族社會中還普遍地存在著一種“伙有共耕制”,這是一種由公有向私有過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方式上的原始協作形式。通常由同一家族的幾戶成員,共同占有和耕種家族公有的部分耕地,或開墾家族公有荒地,同出勞力和籽種,產品按戶平均分配。還有一種共耕關係,是參加者在私有土地上進行共耕協作。通常由共...
另一部分土地歸幾個小家庭共同占有、實行聯合耕作的伙有共耕制,產品平均分配。一個大家庭共住一所房子,屋內隔成若干小間,每個小家庭分住一間,設定一個火塘。有的大房子面積達160平方米。 各吉可羅根據住地自然環境的特徵命名,以男子的血統計算世系,個人的名字前須冠以家族名和父名,女子則另加母名。吉可...
怒江怒族的土地所有制,新中國成立前既有原始公社公有制,也有個體的家庭私有制,以及伙有共耕制的過渡形態。瀘水、福貢在怒江西岸較古老的怒族聚居的村寨,保有較多的原始公社制殘餘,在這裡還存在著以血緣為紐帶的父系家族公社的殘餘現象。如碧江原第九行政村有10個家族公社,分住10個自然村,每個公社都有公共的...
十月革命前列寧認為合作社是階級鬥爭的工具,無產階級政黨要充分利用合作社,消費合作社是維護工人階級利益的經濟組織;戰時共產主義時期列寧主張利用和改造消費合作社,用共耕制等生產合作形式改造小農經濟;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認為合作社必須以農民對個人利益的關心為基礎,流通領域的合作社是引導農民向新制度過渡簡便易行...
②共耕社。社員在播種、中耕、收穫時共同勞動,生產資料(除土地外)仍歸社員私有。③農業勞動組合。基本生產資料為集體所有(土地屬國家所有,但撥給農業勞動組合永久使用),加入勞動組合的成員從事集體勞動,實行按勞分配,同時允許農民保留一定數量的宅旁園地,經營家庭副業。但直到全盤集體化運動前夕,蘇聯的集體農業仍...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名段 名段1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注釋】四時:四季。耘田:鋤地。晝:白天 績麻:把麻...
1930年夏,中共紅七軍前委設在魁星樓上,紅七軍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在舊州村舉辦黨員領導幹部訓練班,在魁星樓上編寫了蘇維埃的組織和任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號等教材,並在韋撥群的故鄉東里屯開辦右江蘇區第一個共耕社。1958年,人民政府撥款重新修飾魁星樓。1963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正式公布魁星樓為...
民國三年(1914年),廢除府、廳、州制,設定冊亨縣公署,屬黔西道。民國六年(1917年),黔西道改名貴西道,屬貴西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除道制,直屬省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劃分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屬第三區,區公署駐地興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貴州省劃分為七個督察區,屬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