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樂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中姓氏,地方方言,傳統建築,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村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西鄉、上川、八合、固戍、黃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一區共樂鄉;1958年10月,屬超英公社;1960年,屬西鄉公社共樂大隊;1975年,屬西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西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西鄉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西鄉區共樂鄉;1985年4月,屬新安鎮共樂管理區;1986年10月,屬新安鎮共樂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新安鎮;1994年1月,屬西鄉鎮共樂行政村;2004年7月,屬西鄉街道共樂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在古時以打魚、鹽業為主,近代以種植水稻、香蕉、荔枝等為主。改革開放後,村集體經濟從最初來料加工到後來的“三來一補”企業、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發展為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586人,其中男性284人,女性302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2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211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6人。
歷史文化
村中姓氏
現主要有鄭、陳、文、黃、徐等姓。
地方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老村仍存30餘間。在老村小區中,有一些傳統民居仍舊有人居住。村中有宗祠2座,為徐氏宗祠和羅氏宗祠。
徐氏宗祠始建於清末,1993年徐氏宗親共同捐資重建,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重建後為磚混結構,大門左右的對聯為“南洲世德;東路家聲”。重建的徐氏宗祠保留了原先的格局和風格。每到元宵節徐氏族人齊聚一堂吃盆菜、舞獅子,慶祝團圓。
羅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處於半坍塌狀態,目前宗祠四周用水泥牆包圍,已經難以看見全貌。
傳說古代有一位仙姑,在升仙過程中,飛到共樂村上空時,不幸從天下掉下來摔死。當地村民為了紀念她,在她摔下來的地方建了仙姑廟,此後村中有未嫁女便在此廟修行。該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後在原址修建共樂國小。
本地美食
特色傳統食品有大盆菜、煎堆、角仔、炸糖環、炒米餅、蒸圓籠糕。
公共設施
西鄉大道、寶安大道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末完全實現“三通”(自來水、電、電話),90年代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及通網際網路。村內有共樂國小,設6個年級,24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1232人,教職工77人。幼稚園1所,為共樂幼稚園,在園幼兒253人,教職工30人。社區健康中心1個,醫護人員10人。體育設施有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村內有碧海灣公園和鐵仔山公園。碧海灣公園是一座環山公園,公園主體部分是一大一小兩座山體,最高150多米,山腳下鐫刻“碧海灣公園”的碑石迎風而立。鐵仔山公園被譽為“城市休閒氧吧”“市民健身樂園”,總占地面積127萬平方米,是周邊村民的休憩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