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分解

共析分解

共析分解是合金中擴散型固態相變之一。二元合金中的高溫固相,在一定的溫度下,分解為在該溫度穩定的兩個新合金相,一個貧第二組元,另一則富第二組元。新合金相可以是兩個固溶體(或純組元),也可以是一個固溶體(或純組元)和一個化合物或兩個化合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析分解
  • 外文名:Eutectoid decomposition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冶煉
  • 釋義:合金中擴散型固態相變之一
  • 典型先例:珠光體相變
概念簡介,內容分析,形核長大,台階機制,研究進展,總結,

概念簡介

共析分解γ→α + β 在多種合金系中顯示。在Fe-C 及鋼中稱為珠光體相變:奧氏體(γ)→鐵素體(α) + 滲碳體(θ)或碳化物。共析分解時,在一個母相晶粒內形成幾個領域或胞,每領域或胞內兩個新相具有合作取向,故又稱胞狀相變。關於共析分解的研究,以往以鋼中的珠光體相變為典型先例。

內容分析

上列以往工作都指明共析分解為擴散型相變,且兩個新相合作形成,即A-B 二元系中當母相γ 內形成富A 的α 相後,由於其周圍富B,促使富B 的β 相形成。如Fe-C 奧氏體晶界上形成Fe3C 相後,使其周圍貧碳(富鐵)促使鐵素體形成,兩相形成具合作特徵,成為層狀珠光體。
根據鋼中珠光體內Fe3C 往往和先共析Fe3C 相連續,且鋼內晶界往往呈碳的偏聚,易在晶界上先沉澱出Fe3C,因此認為珠光體相變的領先相為Fe3C。其實,鋼內珠光體相變的領先相不一定為滲碳體,領先相似應決定於鋼的成分,如亞共析鋼珠光體在奧氏體晶內形核時可能由鐵素體領先形成,過共析鋼則先由滲碳體形成。含Si 鋼中,由於Si 阻礙Fe3C 的形成,珠光體相變的領先相也可能為鐵素體。γ→α + β 共析分解的領先相似可由一定溫度下|ΔGγ→α | 和|ΔGγ→β | 值大者擔任。
不論經連續冷卻、或在一定過冷度下經等溫開始,共析分解時,兩相呈合作形核和長大,其中一相為領先相,其領先程度(有時可能極小,以10-n秒計,n > 2,可能很難以實驗測定)或兩相形成的時間差決定於組元的擴散率。

形核長大

共析分解的形核與長大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鋼內的珠光體相變。珠光體以滲碳體為領先相在奧氏體晶界(碳易偏聚在晶界)形核、長大(滲碳體與過共析滲碳體相連續),為使應變能減低,及較廣闊界面易吸收碳分,呈魏氏組織向一個晶粒內生長。待其周圍貧碳至一定程度,形成鐵素體 ,並長大,其周圍因富碳使Fe3C 形核並長大,形成一個珠光體領域。然後由這個領域側向又形成Fe3C 晶核並長大,及長大另一個新的領域。
奧氏體的晶粒大小影響珠光體的孕育期(因增大而延長)和形核率,而不影響珠光體片層的生長速率,強調了珠光體的晶界形核。
在鋼中,珠光體也能在奧氏體晶內形核。近年來,為發展細晶鐵素體增加鋼的強度,在鋼中引入夾雜物作為珠光體的有利形核位置,其主要條件為: 夾雜物/新相間的界面能較母相/新相間的低,以及夾雜周圍形成局域的較低溶質濃度; 夾雜與母相間的應變能也可能減低新相形核的能壘。
如由於Ti(C,N)周圍形成低碳層,V(C,N)形成低能界面,以及MnS(+ TiN)周圍形成貧Mn 層使鐵素體有利形核。因此,引入夾雜物不但在低中碳鋼中奧氏體晶內有利鐵素體形核為領先相,如中碳鋼中加入V、CuS和Ti2O3,並且在過共析錳鋼加入(MnS + VC),由於局域Mn 和C貧化,有利鐵素體領先形核。晶內形核後兩相合作生長與晶界形核的相似,但兩者在晶體學迥異。可見,研究領先形核及合作生長,對界面能的測定和計算至關重要。

台階機制

承襲蒸氣凝聚和液相凝固時以單原子高度的台階(或螺位錯形成的台階)作為新相長大機制,套用於固態相變,並觀察到Fe-C 合金中,奧氏體析出先共析鐵素體的寬面上存在台階,提出固態相變的台階長大機制。由於新相/母相間的界面往往為共格(coherent)或半共格(semi-coherent)界面,其中含有錯配位錯(抵消兩相間原子錯配)以及不全位錯等不動位錯,不能在垂直寬面方向上作滑移或攀移,只能利用台階邊的擴散長大,使相界面在垂直方向推移。以後在Al-Ag(fcc 中析出hcp 相)、Cu-Al 中沉澱相析出,以及貝氏體相變中台階機制都得到證實。材料固態相變中,新相/母相間的相界面一般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研究進展

上世紀末,歐洲興起套用同步輻射X 射線三維儀進行相變研究。Offerman 等以這種設備測得0.21C-0.51Mn-0.20Si 鋼中奧氏體→鐵素體在晶界形核時,相界面能比經典理論預測的小二個數量級以上,即相變驅動力小於經典理論值就能形核。Aaronson 等對此文曾提出一些質疑,如: 是否忽略了擴散場的重疊,但Offerman 等答稱這些質疑並不影響所得到的結果。
晶界(尤其是三個晶粒隅角)有利形核(晶界上溶質偏聚,形核時出現的界面能低,而晶界形核後消除的能量大時,就會出現這些情況)。因此,對形核所需克服能壘的計算須考慮合金的成分、晶界結構和偏聚以及溫度等因素。

總結

共析分解以Fe-C 珠光體相變為典型,經半世紀以上的研究,確認在γ→α + β 分解時α、β 兩相系合作形核、長大。其領先相可以是θ(如滲碳體) ,也可以是α(如鐵素體) ;可以由晶界形核,也可能在晶內形核,視合金成分、晶界上溶質偏聚、晶內夾雜物、析出相所需的能壘等因素決定。
理論上,共析體(含α + β)的長大應以台階機制進行,珠光體相變中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奧氏體以及鐵素體/滲碳體間應具位向關係。珠光體常呈層片狀,其層間距由相變驅動力或過冷度來決定,細化片間距提高共析體的強化。這些均須由先進實驗方面給予證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