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199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祝新剛先生同我談,他們準備出一套《20世紀的中國》,按歷史的發展編寫10卷,以新中國的成立為界限,上半世紀5卷,下半世紀5卷,作為20世紀完整的一套系列書,希望我負責組織前面的5卷。同時將後面已出的4卷送給我,作為參考。
在我的印象中,河南人民出版社很有眼光和魄力,也很會選題。長期以來,該社已推出了大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而又引入注意的優秀著作,是我國有影響的出版單位之一。同時,當時我正主持撰寫一本《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900-1992年),兩者內容密切相關,就答應了。編寫近一個世紀的史綱,當然要考慮很多問題,按照本世紀經歷的四代不同性質的政權分為四編,每編既要有綜合性概述,又要突出重點,要儘可能提出些新的看法或意見.但畢竟簡略概括。而將半個世紀寫成5《20世紀的中國:共和與專制的較量》.那難度就增加很多,不僅要研究很多具體事件和問題,而且要有更多的史料,特別是要發掘新的史料,總要有些新意和可讀性,困難也就在這裡。這不能不使我考慮更多的問題。
20世紀,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是翻天覆地、風雲變幻的偉大時代。其鬥爭之激烈,變化之迅猛,較之歷史上任何一個世紀都更引人矚目,令人驚心動魄。
目錄
目錄
第二章 短暫的共和光華
第十五章 直皖戰爭
一 吳秀才巧善奪民心
二 第三師智撤北歸
三 清君側圖窮匕見
四 天怒人怨滅皖系
第十六章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 2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階級關係的變動
二 中國共產黨的籌建
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的確立
第十七章 直奉爭奪北京政權
一 民初“參政”熱
一 一場三岔口式的爭鬥
二 第一次直奉戰爭
三 徐世昌淚灑中南海
四 黎元洪被劫車索印
第十八章 短命的直系政權
一 曹錕賄選
二 奉、皖、孫反直同盟
三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四 吳將軍折戟津門
第十九章 國共合作開創國民革命
二 “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矣”
一 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
二 孫中山晚節輝煌
三 蔣介石發跡之路
四 史達林為蔣介石鋪開紅地毯
五 北洋“三國志”
第二十章 南京政府的成立
一 北伐戰爭迅速勝利
二 國民革命在危機中
三 腥風血雨中建立的蔣家王朝
四 共產黨從失敗走向成熟
三 共和“新教育”
四 社會風俗的變動
第三章 袁世凱破壞共和制度與同盟會勢力的誤導
一 袁氏專制之性成
二 唐紹儀拂袖而去
三 混合內閣、政黨內閣、超然內閣
四 陸征祥內閣的風波
序言
五 張振武之死
六 孫中山轉向實業救國
七 “民國政黨,唯我獨大”——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八 孫、黃聯袂北上的誤導
第四章 遲到的覺醒
一 憲政試步的悲劇
二 宋案的真相
三 “此地無銀三百兩”
四 元兇我行我素
五 法律解決?武力解決?
第一章 “中華共和國”的字樣終於刻在了萬里長城上
六 袁世凱先下手為強
七 如此“二次革命”
八 孫黃分道揚鑣
第五章 “可憐無量血,購得假共和”
一 刺刀下選出的“正式大總統”
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 “狡兔死,走狗烹”
四 終生總統、世襲總統
五 “掉船回頭”——徐世昌出山與復古
六 特務統治與祭孔祀天
一 古老的中國歡慶共和的誕生
第六章 袁世凱的皇帝夢
一 袁氏帝王思想的多元成因
二 辛亥後兩股復辟勢力的交錯
三 “日本希望貴總統再高升一步”
四 帝制發軔的信號:洋顧問著《共和與君主論》
五 “籌安會”推波助瀾
六 梁士詒後來居上
七 洪憲帝制粉墨登場
第七章 全國討袁的聲浪
一 千夫所指
二 “臨時之政府,革命時代之政府也”
二 中華革命黨的鬥爭
三 孫黃重攜手
四 梁啓超師生的猛醒
五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六 蔡鍔一去不復返
第八章 大江東去,浪淘沙
一 蔡鍔與雲南獨立
二 一枕黃粱夢
三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四 獨夫民賊之死
三 “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第九章 皖系統治的確立
一 “北洋之虎”段祺瑞
二 地盤、槍桿子與制憲之爭
三 府院之爭與徐樹錚
四 傀儡總統爭權
第十章 參戰之爭與段祺瑞下野
一 北京城頭戰雲濃
二 梁啓超重新出山
三 督軍團干政
四 黎菩薩力免段總理
四 惜陰堂與南北議和
第十一章 張勛復辟及其失敗
一 復辟狂張勛
二 徐世昌派人密探東京
三 辮帥進京
四 龍旗零落掛京城
五 逆歷史潮流者必亡
第十二章 護法運動
一 西南軍閥的崛起(上)
二 西南軍閥的崛起(下)
三 孫中山組織護法軍政府
五 共和果實得而復失
四 湖南戰場風雲突變
五 南北戰爭、南方分裂、北方內爭
六 段祺瑞第三次組閣
七 皖系的掘墓人——曹錕、吳佩孚
八 風雨飄搖的軍政府
九 南與北“一丘之貉”
第十三章 段祺瑞獨裁賣國
一 臭名昭著的安福俱樂部
二 梁啓超研究系再次被逐
三 八面玲瓏的徐世昌
六 歷史的沉思
四 徐扇子飛揚跋扈
五 另一場“南北戰爭”——上海和會
六 神秘人物西原龜三
第十四章 救國道路的新探索
一 一代怪傑陳獨秀
二 新文化運動
三 顧維鈞初出茅廬舌戰強虜
四 五四運動——民族的新覺醒
五 人民的第一次勝利
六 馬克思主義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