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豹韜·烏雲山兵

六韜·豹韜·烏雲山兵

烏雲山兵篇論述了山地防禦的戰法。首先指出,軍隊駐紮在山下、山上的弊端:“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接著進一步論述了軍隊駐紮在山上時,應布成鳥雲之陣,即控制機動部隊、支援各方作戰的陣勢。其方法是:加強警戒,山的前後左右四面都要派出警戒;凡是敵人有可能侵入的地段,都要派兵把守,並以戰車阻絕交通要道和谷口;高樹旌旗,加強聯絡;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戰鬥。這樣,就構成了牢不可摧的“山城”。當敵來攻時,即可將敵人擊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豹韜·烏雲山兵
  • 人物:武王
  • 盤石:巨石
  • 亭亭:山峰高兀聳峙的樣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高山盤石① ,其上亭亭② 無有草木,四面受敵,吾三軍恐懼,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軍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③ ;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④ 。既以被山而處,必為烏雲之陳⑤ 。烏雲之陳,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其山,敵所能陵⑥ 者,兵備其表,衢道通谷,絕以武車,高置旌旗,謹敕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是謂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陳,法令已行,奇正已設,各置沖陳于山之表,便兵所處,乃分車騎為烏雲之陳。三軍疾戰,敵人雖眾,其將可擒。”

作品注釋

①盤石:巨石。
②亭亭:山峰高兀聳峙的樣子。
③棲:鳥類歇宿於樹上。言為敵所逼而不能下來。
④囚:囚禁,為敵所圍困。
⑤烏雲之陳:如烏雲之聚散無常,時分時合的陣形。
⑥陵:攀登。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領兵深入敵國境內,遇到高山巨石,山頭高聳沒有草木,四面受敵,全軍恐懼,士兵迷惑。我想以守就固,以戰就勝,應該怎么辦?”
太公說:“凡是軍隊占領山頂,容易為敵所圍困,不得自由下山;處於山麓,容易為敵所圍困,而不得自由行動。既然在山地作戰,那就必須布成烏雲之陣。所謂烏雲之陣,就是控制機動部隊,支援各方作戰的兵力部署,同時對山南山北各個方面都要戒備。既要防守山的北面,又要防守山的南面。軍隊占領山的南面,要戒備山的北面;占領山的北面,要戒備山的南面。占領山的左面,要戒備山的右面;占領山的右面,要戒備山的左面。凡是敵人能攀登的地方,就要派兵戒備,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就用戰車阻絕,高掛旗幟,以使聯絡,號令三軍,嚴陣以待,不使敵人察知我軍情況,在所占領的山地構成堅固的防禦,就叫做‘山城’。行列已經排定,士卒已經列陣,法令已經頒行,奇正方略已經確定,各部隊都編成‘沖陣’,配置在比較突出的高地,便於作戰的地方,再把戰車騎兵布成烏雲之陣。當敵來攻時,我全軍急劇戰鬥,敵軍雖多,必被打敗,其將領也可俘獲。”

作品評析

本篇論述了山地防禦的戰法。山地作戰,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給機動、聯絡和後勤補給帶來困難。無論是攻和守,都有利有弊。對於守方而言,可以據險阻扼,以逸待勞,但一旦補給和水源被切斷,則容易“為敵所棲”。對於攻方而言,有利於隱蔽接敵,迂迴、包圍和滲透。但由於敵人占據了有利地形,控制了道路、谷地、險隘,則容易“為敵所囚”。因此,對於攻守雙方來講,都應該趨利避害,根據不同情況,靈活用兵,去爭取勝利。本文首先指出,軍隊駐紮在山下、山上的弊端:“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接著進一步論述了軍隊駐紮在山上時,應布成烏雲之陣,即控制機動部隊、支援各方作戰的陣勢。其方法是:加強警戒,山的前後左右四面都要派出警戒;凡是敵人有可能侵入的地段,都要派兵把守,並以戰車阻絕交通要道和谷口;高樹旌旗,加強聯絡;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戰鬥。這樣,就構成了牢不可摧的“山城”。當敵來攻時,即可將敵人擊敗。

國學故事

太和二年(228年)春,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諸葛亮的進攻部署是,揚言由斜谷進攻郿城(今陝西眉縣北),令趙雲、鄧芝率部為疑兵,據箕谷(今陝西寶雞東南),自率主力出祁山(今甘肅禮縣東北),奪取隴右。正月,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聲東擊西,“身率大軍攻祁山”,魏朝野震恐。天水、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安定(今甘肅涇川)三郡叛魏應蜀。魏明帝曹叡急命大將張率步騎五萬,西拒諸葛亮,並於二月十七日親去長安督戰。於是,蜀魏雙方為爭奪隴右展開一場激戰。蜀軍一方面準備進攻尚未降伏的廣魏(今甘肅天水東北)、隴西(今甘肅隴西)二郡,企圖奪取整個隴右,同時集中一定兵力,準備迎擊魏的援軍。魏軍張郃部則迅速西進,越過六盤山與隴山之間的谷道,轉鋒南下,橫渡渭水,直趨街亭(今甘肅天水縣東南街子口),威脅蜀軍側後,企圖擊敗蜀軍,奪回隴右,諸葛亮為保障主力翼側的安全,便於進兵,命馬謖率前軍進駐街亭。街亭位於渭河與麥積山之間,是關隴間的通道之一,地位十分重要。馬謖抵達街亭後,驕傲輕敵,違背諸葛亮依山傍水部署兵力的指示,不據隘守險,反而“舍水上山”,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於提出:“街亭山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我軍則不戰自潰。”因此請求按原計畫依山傍水紮營。但馬謖高傲自大,認為“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于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的秘訣。”王平再三勸阻,馬謖都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將大軍布于山上。
張郃進逼街亭,偵知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斷其水源、糧道,然後將馬謖部圍困於山上,並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耐,軍心渙散,不戰自亂。張郃乘勢進攻,蜀軍大敗,街亭失守,馬謖之敗,使諸葛亮大軍“進無所據”,繼續奪取隴右的戰機已失,且翼側受到威脅,只好撤軍,導致第一次攻魏失敗。而馬謖也因損兵失地被軍法處斬。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