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文韜·上賢

六韜·文韜·上賢

上賢,就是尊重德才兼備的人。本篇首先論述了君主應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接著論述了應防止“傷王之德”、“傷王之化”、“傷王之權”、“傷王之威”、“傷功臣之勞”、“傷庶人之業”等“六賊”。最後闡明對“七害”即七種人應“勿使為將”、“匆與謀”、“勿近”、“勿寵”、“勿使”、“禁之”、“止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文韜·上賢
  • 賊::傷害,損害
  • 任氣::放任,意氣用事
  • 有司::有關部門的官吏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1) 七害。”
文王曰:“願聞其道。”太公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游觀倡(2) 樂者,傷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3) ,犯歷(4) 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曰,臣有結朋黨(5) ,蔽賢智,鄣主明者,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6) ,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六曰,強宗侵奪,凌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七害者,一曰,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倖於外,王者慎勿使為將;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言,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三曰,朴其身躬,惡其衣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帶,偉其衣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五曰,讒佞(7) 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8) ,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於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而傷農時,王者必禁之;七曰,偽方奇技(9) ,巫蠱左道(10) ,不祥之言,幻惑良民(11) ,王者必止(12) 之。
“故民不盡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諫,非吾臣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陰陽(13) ,以安萬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萬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故可怒(14) 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15) 乃發;兵勢(16) 不行,敵國乃強。”文王曰:“善哉!”

作品注釋

(1)賊:傷害,損害。
(2)②倡:古代表演音樂歌舞的人。
(3)任氣:放任,意氣用事。遊俠:俠士,亦常常被認為以武亂法者。
(4)④犯歷:觸犯,侵犯。
(5)朋黨:結黨,相互勾結,為了某種私利而集結在一起的人。
(6)有司:有關部門的官吏。
(7)讒佞:巧言諂媚進讒言的人。
(8)祿秩:官吏的薪俸。
(9)偽方奇技:騙人的方術,狡詐的技藝。方技為古代星、卜、醫、相之類的總稱。
(10)巫蠱:用巫術毒害人。左道:不正之道。
(11)幻惑良民:蠱惑善良的人民。
(12)止:阻止。
(13)調和陰陽:調和萬物之理。
(14)怒:譴責。
(15)大賊:禍亂國家的人。
(16)兵勢:用兵,打仗。

作品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君王使用的人,何種人應居上,何種人應居下,何種人可以使用,何種人應除去,何種事應嚴禁,何種事應制止?”太公回答說:“賢明的人應居上位,不肖的人應處在下位,取用誠懇守信的人,除去奸詐虛偽的人,嚴禁暴亂的行為,停止奢侈的揮霍。所以君王應注意‘六種壞事’、‘七種壞人’。”
文王說:“我希望聽聽其中的道理。”太公回答說:“所說的六種壞事有:一是臣下有大規模營建宮室亭池台榭,專供遊玩觀賞舞樂的,就損害了君王的德行;二是百姓有不務農種桑,遊手好閒,多次違法,不服從官吏管教的,就損害了君王的教化;三是臣下有交結朋黨,阻礙賢智人才任用,有意遮擋君王了解下情的,就損害了君王的權力;四是士民有自負清高,抗志不屈並成為氣候,外則與諸侯私下來往,不尊重他的君主的,就損害了君王的威信;五是臣下有輕視人君所任命的爵位,看不起他的職務,不願意為君王排憂解難的,就損害了臣下的功勞;六是強宗大族侵奪欺凌貧弱,就損害了民眾的事業。
“至於所謂七種壞人有:一是無智略權謀的人以重賞爵位為目的恃勇逞強,輕視戰略戰術的運用僥倖取勝而立功,君王千萬不要用這種人做將領;二是徒有虛名而無實際才能,說話言辭互相矛盾,掩蓋他人的善事,宣揚他人的壞處,專門投機取巧,君王一定要謹慎不要讓這種人參與計謀;三是外表樸素,衣服簡單,開口說無意於功名,而實際上追逐功名,閉口說沒有欲求而實際上追求實利,這是虛偽的人,君王要小心不要與這種人接近;四是穿戴奇裝異服,說話見多識廣,能言善辯,誇誇其談顯示自己博學多才,不得志時躲在一邊誹謗現實,這是奸詐的人,君王不要輕易寵信這種人;五是讒媚逢迎,只貪圖苟且求得官職,魯莽急躁,貪圖立功,為了小利盲目輕動,不顧全大局,用浮誇的言辭取悅人主,這種人,君王要注意識別,不能輕易委任;六是專門從事雕文刻鏤,用豪華的裝飾品修飾建築物,導致傷害農耕的,君王必須對此加以禁止;七是用虛假的丹方、詭異的邪術,以及用巫蠱左道,不吉利的符咒,去迷惑善良的民眾,君王必須加以禁止。
“所以民眾不能盡力為國家服務的,就不是我國的國民;士民不能誠懇守信為國家服務的,就不是我國的士民。臣僚不能中肯地提意見,就不是我國的臣僚;官吏不能公正廉潔愛護民眾,就不是我國的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天下秩序,使人君安寧,群臣名副其實,賞罰嚴明,萬民安樂,就不是我國的宰相。做人君的方法,應像神龍的頭,高高昂起,看得很遠,又能看得很深,做到洞幽察微,顯露出莊嚴威儀的外表,讓人感到畏懼,隱藏喜怒哀樂的感情,讓人無法猜測;應像高高的天空,使人無法達到頂點;像無底的深淵,使人無法前去測量。所以,作為人君,如果在應譴責之時而不譴責,那么奸邪佞臣就會蠢蠢欲動;對於應殺的人而不殺,更大的禍害就會發生;對於應當討伐的國家不去討伐,那么敵國就會強盛到無法控制。”文王說:“你的話很好。”

作品評析

上賢,就是尊重德才兼備的人。本篇首先論述了君主應尊重德才兼備的人,控制無才無德的人,提倡誠信,反對虛偽,消除暴亂,禁止奢侈。即: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接著論述了應防止“傷王之德”、“傷王之化”、“傷王之權”、“傷王之威”、“傷功臣之勞”、“傷庶人之業”等“六賊”。最後闡明對“七害”即七種人應“勿使為將”、“勿與謀”、“勿近”、“勿寵”、“勿使”、“禁之”、“止之”。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