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夜聞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六月三日夜聞蟬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白居易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六月三日夜聞蟬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1,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2
我有竹林宅3,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微月:新月。
2、東京:東都洛陽。
3、竹林宅:指作者洛陽履道坊宅。《池上篇序》言履道坊宅“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

白話譯文

荷花飄香,清晨的露珠將要滴進小河,柳葉隨著風生動飄蕩。
初三夜晚的新月,夏季蟬在鳴叫。
突然聽到北邊客人的憂愁,靜靜聽著想起東都洛陽。
我在洛陽有履道坊宅,別處的蟬在我家鳴叫。
不知道水池中的月亮,有沒有人在上面划船?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寶曆二年(826),是白居易在蘇州夏天時所作的一首詩。詩人因病休假,聽到新蟬的嗚叫,不禁想到此時洛陽城裡自己家中的蟬也在嗚叫,思鄉之情悄然而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蘇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飄香露珠圓潤之時,涼爽的東南風吹動著柳枝,有節奏地晃動著。六月初三的夜晚,詩人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蟬鳴。剛剛聽到蟬叫時,詩人這個北方來的客居之人還有些愁,是它打擾了詩人的睡眠,讓詩人睡不著覺,它勾起了詩人思鄉的愁緒。原來詩人“靜聽憶東京”,在安靜的夜裡聆聽著蟬鳴不禁想念洛陽的家了。在詩人洛陽家中,有一片竹林,想來此次分別後,裡面有蟬又在嗚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園中的那個小池子內有人在月色中划動著小船前行。
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獨感特彆強烈,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態,詩人也不例外。詩人因病而特別想念洛陽的家園,想念那園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
詩人的聯想很豐富,他善於以一物為紐帶,而展開遙遠的另一空間的想像。月亮是詩人常用的一個聯想的著筆點,但此詩不僅有月亮,還有蟬,用蟬來作聯想的基礎,這在歷代詩歌中倒是比較少見的。但詩人將其放在特定的氣氛中,感覺有些新奇,但也很親切。
詩從詠景物引發情思。開端詠荷、柳,伴隨清露、好風,通過嗅覺、聽覺的感受來透露夏夜納涼的清爽舒適。詩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時,可見前兩句未涉及視覺的感受是符合實際的。以下從初聞蟬鳴表達愁思。聞蟬而動客思,是詩人傳統,白居易此際故園之思落乾洛陽之宅,既有竹林風清與當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辭官閒居的心情。詩由景及情,渾然一體,自然無拘束。

名家點評

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白樂天云:“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晏元獻云:“綠樹新蟬第一聲。”王荊公云:“去年今日青松路,憶似聞蟬第一聲。”三用而愈工,信詩之無窮也。
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一片空明。詩境至此,才許當‘清’字;直是天分高絕,鈍根人何從學步?”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年間(785—805年)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806—820年)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825—827年)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