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中期的一個春末,在北京雍和宮大街26號一間簡陋的平房裡,幾個青春已逝,但還自稱年輕的男女,圍在劉樹生帶來的正宗黃銅火鍋邊,吃著正宗的涮羊肉,他們是史鐵生、陳放、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和曉劍。這幾個人是雍和宮大街26號的常客,而雍和宮大街26號是雍和宮正門邊上一個大雜院,在這大雜院的進門處,又圍起一個小院,裡面有兩間不大的北房和一間自建的小廚房,這就是已故著名作家史鐵生當時的家,他和妹妹、父親居住在裡面。那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年代,準確地說,那是一個很多人都願意思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年代,把一切都當成生意的行徑,尚未泛濫。這6個人都算是嶄露頭腳的作家,也可以叫業餘作者或業餘文學愛好者,都已經有作品在《收穫》、《當代》、《青年文學》、《北京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並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們聚在一起,目的當然是討論文學,爭執著如何通過文學表述人生的真諦,並能夠對更宏大的目標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似乎是曉劍突發奇想,由在座的6人聯手創作一部作品,將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思考通過文學人物共同展現出來。這本身就有點驚世駭俗,也有點譁眾取寵,但絕對是一種創造,一種顛覆。
基本介紹
- 書名:六書坊:男人 女人 殘疾人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115118
- 作者:史鐵生 陳放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32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為史鐵生、陳放辭世多年後首次面世的一部封箱遺作;本書由史鐵生、陳放、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和曉劍六人接龍完成,這在小說領域尚屬首次。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曾自稱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激勵了無數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陳放(1994年—2005年),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8年後任《華人世界》主編,《星光》雜誌常務副總編。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集《第七圈第二環的兩個女人》,報告文學《中國矽谷》,電影文學劇本《女模特之死》,電視劇劇本《都市危情》、《撞擊世紀之門》等。《撞擊世紀之門》獲飛天獎,《中國矽谷》獲火鳳凰杯一等獎。長篇小說《天怒》、《天怒人怨》譯有韓、日、法、英文版本。
……
陳放(1994年—2005年),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8年後任《華人世界》主編,《星光》雜誌常務副總編。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集《第七圈第二環的兩個女人》,報告文學《中國矽谷》,電影文學劇本《女模特之死》,電視劇劇本《都市危情》、《撞擊世紀之門》等。《撞擊世紀之門》獲飛天獎,《中國矽谷》獲火鳳凰杯一等獎。長篇小說《天怒》、《天怒人怨》譯有韓、日、法、英文版本。
……
圖書目錄
男人、女人、殘疾人
懦之勇
輪椅上的精神獵手
生死就在心中
回到雍和宮大街26號
從人怒到《天怒》
輪椅上的精神獵手
生死就在心中
回到雍和宮大街26號
從人怒到《天怒》
序言
在1980年代中期的一個春末,北京雍和宮大街26號一間簡陋的平房裡,幾個青春已逝,但還自稱年輕的男女,圍在劉樹生帶來的正宗黃銅火鍋邊,吃著正宗的涮羊肉,他們是史鐵生、陳放、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與筆者。
這幾個人是雍和宮大街26號的常客.而雍和宮大街26號是雍和宮正門邊上一個大雜院,在這大雜院的進門處,又圍起一個小院,裡面有兩間不大的北房和一間自建的小廚房,這就是已故著名作家史鐵生當時的家,他和妹妹、父親居住在裡面。
那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年代,準確地說,那是一個很多人都願意思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年代。把一切都當成生意的行徑,尚未泛濫。
這6個人都算是嶄露頭角的作家,也可以叫業餘作者或業餘文學愛好者,都已經有作品在《收穫》、《當代》、《青年文學》、《北京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並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們聚在一起,目的當然是討論文學,爭執著如何通過文學表述人生的真諦.並能夠對更宏大的目標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似乎是筆者突發奇想,由在座的6人聯手創作一部作品,將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思考通過文學人物共同展現出來。這本身就有點驚世駭俗.也有點譁眾取寵,但絕對是一種創造,一種顛覆。
開始,有人猶豫,有人反對,到羊肉吃光的時候.大家獲得了統一,願意進行別出心裁的寫作方式的嘗試。
每個人都在記錄自己的真實,每個人都在塑造自己的靈魂,每個人都是作品中的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曲折命運,但是,大家又都圍繞著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在發展情節,闡述理念,詮釋人生。
史鐵生寫舒展——真實的史鐵生在陝北黃土高原上山下鄉當知青時,不幸雙腿殘疾,回到北京.在一家殘疾人福利工廠當普通工人。作品中的舒展同樣有著知青經歷,同樣在插隊落戶時致殘,也在一家福利工廠做工。
陳放寫馬恆祥——真實的陳放有過當教師的經歷.作品中的馬恆祥也是教師,只是性格與生活中的陳放截然相反。
劉樹生寫舒蘭——真實的劉樹生當時已經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做學問,而作品中的舒展需要有一個愛之如命的妹妹,文筆細膩的劉樹生因而改變了性別與身份。
甘鐵生寫洪昆——真實的甘鐵生有著知青經歷.在工廠看過大門,作品中的洪昆也是當過知青,在國企看大門。
劉樹華寫陸琳——真實的劉樹華是劉樹生的妹妹.在某工藝美術工廠設計工藝品,作品中的陸琳同樣是此身份。
筆者寫李克謹——真實的筆者曾經上山下鄉.當時在京城某媒體當記者,作品中的李克謹也有知青經歷,並以記者身份掀起事端。
由於未脫離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生存環境,作品寫作還算順利,被認為惜墨如金的史鐵生也很快交了稿.最終由筆者進行統稿,並負責聯繫刊物發表。
然而,由於某些歷史的原因,這部寫作方式創新的小說未能問世,一直壓在筆者手中.直到近30年後,武漢大學出版社張福臣先生聽說了此事,欣然決定隆重推出,而此時,陳放、史鐵生已然過世。
活著的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和筆者.共同希望以此書再一次祭奠好友史鐵生、陳放,也希望熱愛他們的讀者通過此書,再一次領略上個世紀80年代年輕人的風貌,按時髦的話說,向他們逝去的青春致敬!
小說當初名為《脈絡》,現改為《男人、女人、殘疾人》,似乎更樸實無華。
這幾個人是雍和宮大街26號的常客.而雍和宮大街26號是雍和宮正門邊上一個大雜院,在這大雜院的進門處,又圍起一個小院,裡面有兩間不大的北房和一間自建的小廚房,這就是已故著名作家史鐵生當時的家,他和妹妹、父親居住在裡面。
那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年代,準確地說,那是一個很多人都願意思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年代。把一切都當成生意的行徑,尚未泛濫。
這6個人都算是嶄露頭角的作家,也可以叫業餘作者或業餘文學愛好者,都已經有作品在《收穫》、《當代》、《青年文學》、《北京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並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們聚在一起,目的當然是討論文學,爭執著如何通過文學表述人生的真諦.並能夠對更宏大的目標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似乎是筆者突發奇想,由在座的6人聯手創作一部作品,將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思考通過文學人物共同展現出來。這本身就有點驚世駭俗.也有點譁眾取寵,但絕對是一種創造,一種顛覆。
開始,有人猶豫,有人反對,到羊肉吃光的時候.大家獲得了統一,願意進行別出心裁的寫作方式的嘗試。
每個人都在記錄自己的真實,每個人都在塑造自己的靈魂,每個人都是作品中的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曲折命運,但是,大家又都圍繞著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在發展情節,闡述理念,詮釋人生。
史鐵生寫舒展——真實的史鐵生在陝北黃土高原上山下鄉當知青時,不幸雙腿殘疾,回到北京.在一家殘疾人福利工廠當普通工人。作品中的舒展同樣有著知青經歷,同樣在插隊落戶時致殘,也在一家福利工廠做工。
陳放寫馬恆祥——真實的陳放有過當教師的經歷.作品中的馬恆祥也是教師,只是性格與生活中的陳放截然相反。
劉樹生寫舒蘭——真實的劉樹生當時已經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做學問,而作品中的舒展需要有一個愛之如命的妹妹,文筆細膩的劉樹生因而改變了性別與身份。
甘鐵生寫洪昆——真實的甘鐵生有著知青經歷.在工廠看過大門,作品中的洪昆也是當過知青,在國企看大門。
劉樹華寫陸琳——真實的劉樹華是劉樹生的妹妹.在某工藝美術工廠設計工藝品,作品中的陸琳同樣是此身份。
筆者寫李克謹——真實的筆者曾經上山下鄉.當時在京城某媒體當記者,作品中的李克謹也有知青經歷,並以記者身份掀起事端。
由於未脫離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生存環境,作品寫作還算順利,被認為惜墨如金的史鐵生也很快交了稿.最終由筆者進行統稿,並負責聯繫刊物發表。
然而,由於某些歷史的原因,這部寫作方式創新的小說未能問世,一直壓在筆者手中.直到近30年後,武漢大學出版社張福臣先生聽說了此事,欣然決定隆重推出,而此時,陳放、史鐵生已然過世。
活著的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和筆者.共同希望以此書再一次祭奠好友史鐵生、陳放,也希望熱愛他們的讀者通過此書,再一次領略上個世紀80年代年輕人的風貌,按時髦的話說,向他們逝去的青春致敬!
小說當初名為《脈絡》,現改為《男人、女人、殘疾人》,似乎更樸實無華。
名人推薦
每個人都在記錄自己的真實,每個人都在塑造自己的靈魂,每個人都是作品中的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曲折命運,但是,大家又都圍繞著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在發展情節,闡述理念,詮釋人生。